當前位置:
首頁 >
地熱資源地質勘查規范

Geologic exploration standard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標準號:GB/T 11615-2010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11615-2010
發布時間:2010-11-10
實施時間:2011-02-01
首發日期:1989-08-29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賓德智、劉延忠、鄭克棪、陳培鈞、劉久榮、陳紅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地質礦產勘察與開發綜合
ICS分類:采礦和挖掘
提出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起草單位:國土資源部儲量司、中國礦業聯合會地熱開發管理專業委員會、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等
歸口單位:469-93 全國國土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國土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地熱資源(不包括通過熱泵技術開采利用的淺層地熱能)地質勘查工作的定義、總則、基本工作內容、勘查工程控制程度與勘查工作質量要求、地熱資源/儲量計算與評價、地熱流體質量評價、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評價及勘查資料整理與報告編寫要求等。本標準適用于地熱資源地質勘查工作部署和地熱資源地質勘查報告的驗收、評審備案、地熱資源/儲量登記統計。
標準摘要
本標準代替GB/T11615—1989《地熱資源地質勘查規范》。 本標準與GB/T11615—1989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根據實際需要,將術語和定義的條款由13條增至34條; ———將地熱資源/儲量分為地熱流體可開采量和地熱儲量(熱儲存量)兩類,地熱流體可開采量又進一步分為驗證的、探明的、控制的和推斷的四類; ———將地熱資源勘查劃分為地熱資源調查、預可行性勘查、可行性勘查及開采四個階段,并在各階段的具體工作內容上作了相應的補充; ———將地熱資源勘查的最大深度規定在4000m 以內; ———對深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應用部分,增加了較為成熟的非地震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電磁測深及微動測深等; ———對地熱鉆井孔斜、井深誤差、巖屑錄井、鉆井沖洗液、測井、洗井、地質編錄等提出了新要求; ———將地熱回灌列入了地熱勘查工作的內容,規定了回灌工程部署原則、工程控制要求及回灌試驗的質量要求; ———明確地熱動態監測應貫穿地熱資源勘查、開采的全過程,對各勘查階段的監測網點數量提出了要求; ———對地熱資源計算方法部分作了較大的修改并作為本標準的附錄C; ———增加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評價,細分為地熱資源開發可行性評價和開發利用環境影響評價; ———增加了地球化學溫標、地熱資源評價方法等內容。 本標準的附錄B和附錄G為規范性附錄,附錄A、附錄C、附錄D、附錄E和附錄F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國土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國土資源部儲量司、中國礦業聯合會地熱開發管理專業委員會、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 本標準起草人:賓德智、劉延忠、鄭克棪、陳培鈞、劉久榮、陳紅。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1615—1989。 |
標準目錄
前言 Ⅰ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 1 4 總則 4 5 地熱資源勘查內容與要求 5 6 勘查工程控制程度要求 7 7 勘查工作質量要求 10 8 地熱資源/儲量計算與評價 14 9 地熱流體質量評價 17 10 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評價 18 11 資料整理與報告編寫要求 20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地球化學溫標 21 附錄B(規范性附錄) 地熱流體分析樣品的采集與保存方法 23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地熱資源/儲量計算方法 27 附錄D (資料性附錄) 地熱常用量代號和單位名稱 38 附錄E (資料性附錄) 理療熱礦泉水水質標準 41 附錄F(資料性附錄) 地熱水利用的節煤減排量及居室采暖面積估算表 42 附錄G (規范性附錄) 地熱資源勘查報告編寫提綱及附圖附表要求 44 參考文獻 46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