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在线观看_亚洲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盗摄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国产一级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歡迎來到寰標網!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會員

商用車輛和掛車制動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現行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commercial vehicle and trailer braking systems

標準號:GB 12676-2014

獲取原文 如何獲取原文?問客服 獲取原文,即可享受本標準狀態變更提醒服務!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 12676-2014
發布時間:2014-10-10
實施時間:2015-07-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劉地、劉兆英、金約夫、王兆、李功清、謝晉中、許志光、謝浩、劉知漢等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制動系統
ICS分類:制動系統
提出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起草單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
歸口單位: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14)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114)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商用車輛和掛車制動系統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GB/T15089規定的M2、M3 及N 類機動車輛和O 類掛車。本標準不適用于下列車輛:———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的車輛;———不能與設計車速超過25km/h的機動車輛掛接的掛車。

標準摘要

本標準的全部技術內容為強制性。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GB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 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本標準與GB12676—1999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刪除了M1 類車輛的內容;
———增加了制動系統、控制裝置、傳輸裝置、制動器、不同類型的制動系統、制動系統的零部件、連續制動、半連續制動、自動制動、慣性(或超越)制動、漸進分級制動/可調節制動、相位制動、緩速制動系統、空載、滿載、軸荷分配、輪/軸荷、最大靜態輪/軸荷、電力再生式制動系統、前后車輪同時抱死、電控線路、數據通信、點到點、掛接力控制、標稱值、自動控制制動、選擇制動、基準制動力等術語和定義;
———刪除了車型認證、同類型制動裝置、彈簧制動系統、彈簧壓縮腔、廠定壓力、可控制制動等術語;
———在關于機動車輛與掛車氣制動系統的連接中,增加了有關電控線路的要求(見4.1.3,1999年版的4.1.5);
———增加了制動系統定期技術檢查的規定(見4.1.4);
———增加了復合電子控制系統的安全規定(見4.1.5);
———增加了行車制動系統的制動力在同一車軸(橋)的車輪之間分配的要求(見4.2.1.8、4.2.2.5);
———增加了強制安裝防抱制動系統的車型范圍(見4.2.1.22、4.2.2.13);
———增加了裝有電力再生式制動系統的M2、N1 和小于5t的N2 類車輛的特殊要求(見4.2.1.24);
———增加了采用電控傳輸的駐車制動系統的特殊附加要求(見4.2.1.25);
———增加了裝備電控傳輸裝置的行車制動系統的特殊附加要求(見4.2.1.26和4.2.2.15);
———增加了掛接力控制系統的特殊要求(見4.2.1.27);
———增加了正常行駛試驗(見5.1.5.4);
———增加了Ⅲ型試驗(見5.1.7);
———增加了滿足ⅡA 型試驗的車型范圍(見5.1.8.1);
———增加了對允許掛接無制動掛車的機動車輛的最低制動性能要求(見5.2.1.2);
———增加了對裝有電力再生式制動系統車輛應急制動試驗附加失效檢查及性能要求(見5.2.2.6);
———修改了M2 類車型滿載制動距離和N1 類車型空載制動距離評價指標(見5.2.4.1,1999年版的5.2.2);
———將第6章“制動系統試驗方法”納入到了第5章中,取消了變通試驗(見第5章,1999年版的第6章);
———增加了車型批準和擴展(見第6章);
———增加了生產一致性(見第7章);
———增加了動力電池荷電狀態的檢驗規程(見附錄A);
———增加了氣制動車輛響應時間的測量方法(見附錄B);
———增加了關于供能和儲能裝置(儲能器)的規定(見附錄C);
———增加了有關彈簧制動系統特殊條件的規定(見附錄D);
———增加了評價裝有電控線路的車輛功能協調的試驗規程(見附錄F);
———增加了對復合電子車輛控制系統安全方面的特殊要求(見附錄H);
———增加了裝有電力制動系統的掛車的試驗條件(見附錄I);
———增加了不必進行Ⅰ型和或Ⅱ型(ⅡA 型)或Ⅲ型試驗的條件(見附錄J);
———增加了裝備慣性(超越)制動系統的車輛的試驗條件(見附錄L)。
本標準參考ECER13(10系列,包括2007年8月及以前的修訂條款)《M、N 和O 類車輛制動系統型式認證的統一規定》編制,與ECER13的一致性程度為非等效。
本標準與ECER13相比,主要技術差異和編輯性修改如下:
———刪除標準正文的第3章(認證申請)、第4章(認證)、第9章(對不一致生產的懲罰)、第10章(正式停產)、第11章(認證試驗技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的名稱和地址)、第12章(過渡期規定)等條款;
———修改了標準正文的第7章(制動系統的車型認證更改和認證擴展)、第8章(生產一致性);
———將附件4“制動試驗和制動系統性能”納入本標準正文;
———刪除了附件2、附件3、附件5、附件9、附件13、附件19、附件20;
———刪除了標準正文及附件中有關M1 類車型的內容;
———增加了“空載質量”的定義;
———用“最大設計總質量”代替ECER13中的“最大質量”;
———增加了4.1.4.7、5.1.1.2、5.1.1.3、5.1.2.5、5.1.2.6、5.4.4;
———將ECER13附件4的附錄1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A;
———將ECER13附件6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B;
———將ECER13附件7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C;
———將ECER13附件8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D;
———將ECER13附件10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E;
———將ECER13附件11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J,將ECER13附件11的附錄2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K,刪除附件11的附錄1、附錄3、附錄4;
———將ECER13附件12及其附錄1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L,刪除附件12的附錄2、附錄3、附錄4;
———將ECER13附件14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I;
———將ECER13附件15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G;
———將ECER13附件17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F;
———將ECER13附件18修改為本標準的附錄H。
在生產車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12個月后開始執行本標準;在此之前,在生產車可在本標準與GB12676—1999間選擇使用。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14)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工業有限公司、隆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包頭北奔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中集通華專用車有限公司、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山東明水汽車配件廠、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瑞立集團公司、海南汽車試驗研究所、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襄樊)、定遠汽車試驗場、威伯科汽車控制系統(中國)有限公司、瀚德汽車產品(蘇州)有限公司、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福伊特驅動技術系統(上海)有限公司、豐田汽車技術中心(中國)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地、劉兆英、金約夫、王兆、李功清、謝晉中、許志光、謝浩、劉知漢、伍剛、李厚情、張喆、龐建中、黨建國、鄔世鋒、李廣庭、周福庚、孟升、李增民、杜滿勝、王化平、陳振日、左濤、程志兵、于素杰、郝永明、劉翠、蘇洪運、馮濤、馮峰。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2676—1990、GB12676—1999。

標準目錄

前言 Ⅴ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術語和定義 1
3.1 基本術語和定義 1
3.2 復合電子車輛控制系統術語和定義 5
4 技術要求 6
4.1 總體要求 6
4.2 制動系統特性 9
5 試驗和性能要求 20
5.1 試驗要求 20
5.2 M 和N類車輛制動系統的性能要求 26
5.3 O類車輛制動系統的性能要求 29
5.4 響應時間 29
6 車型批準和擴展 30
6.1 車型批準 30
6.2 已批準車型的擴展 30
7 生產一致性 30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動力電池荷電狀態檢驗規程 31
A.1 范圍 31
A.2 檢驗規程 31
附錄B(規范性附錄) 氣制動系統車輛響應時間測量方法 32
B.1 總則 32
B.2 機動車輛 32
B.3 掛車 33
B.4 模擬裝置實例 33
附錄C(規范性附錄) 關于供能和儲能裝置(儲能器)的規定 36
C.1 氣制動系統 36
C.2 真空制動系統 37
C.3 儲能式液壓制動系統 38
附錄D(規范性附錄) 有關彈簧制動系統特殊條件的規定 40
D.1 概述 40
D.2 總則 40
D.3 輔助解除系統 41
附錄E(規范性附錄) 車軸間的制動力分配及牽引車與掛車協調性要求 42
E.1 一般要求 42
E.2 符號 42
E.3 對機動車輛的要求 43
E.4 對半掛車的要求 47
E.5 對全掛車和中置軸掛車的要求 50
E.6 制動力分配系統失效時須滿足的要求 51
E.7 標志 51
E.8 車輛試驗 52
附錄F(規范性附錄) 評價裝有電控線路的車輛功能協調的試驗規程 53
F.1 總則 __________53
F.2 信息文件 53
F.3 牽引車 53
F.4 掛車 54
附錄G (規范性附錄) 制動襯片的慣性測功機試驗方法 57
G.1 總則 57
G.2 試驗設備 57
G.3 試驗條件 57
G.4 試驗方法 58
G.5 制動襯片的檢查 59
附錄H (規范性附錄) 對復合電子車輛控制系統安全方面的特殊要求 60
H.1 總則 60
H.2 文件 60
H.3 確認和試驗 62
附錄I(規范性附錄) 裝有電力制動系統的掛車試驗 63
I.1 總則 63
I.2 掛車的要求 63
I.3 性能要求 63
I.4 掛車制動強度和牽引車/掛車列車充分發出的平均減速度之間的協調性(掛車滿載和
空載時) 64
附錄J(規范性附錄) 不必進行Ⅰ型和/或Ⅱ型(ⅡA型)或Ⅲ型試驗的條件 65
附錄K (規范性附錄) 掛車制動器Ⅰ型和Ⅲ型試驗的替代規程 66
K.1 總則 66
K.2 符號 66
K.3 試驗方法 67
K.4 試驗要求 68
K.5 試驗規程 68
K.6 制動磨損自動調整裝置的性能 69
附錄L(規范性附錄) 裝備慣性(超越)制動系統的車輛的試驗 70
L.1 總體要求 70
L.2 符號與單位 70
L.3 一般要求 72
L.4 對控制裝置的要求 73
L.5 控制裝置的試驗和測量 73
L.6 制動器的要求及試驗條件 74
L.7 在制動器上進行的試驗和測量 74
L.8 車輛控制裝置和制動器間的協調性 75
L.9 總體說明 76
L.10 試驗報告 76
L.11 圖例 76

替代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引用標準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本標準相關公告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采標情況

會員注冊/登錄后查看詳情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