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機械振動與沖擊 人體暴露 生物動力學坐標系

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shock—Human exposure—Biodynamic coordinate systems
標準號:GB/T 30575-2014
基本信息
標準號:GB/T 30575-2014
發布時間:2014-05-06
實施時間:2014-12-01
首發日期:
出版單位:中國標準出版社查看詳情>
起草人:肖建民、鄭凡穎、高利、邵斌、張紹棟、張春彗、王永勝
出版機構:中國標準出版社
標準分類: 人類工效學
ICS分類:振動和沖擊(與人有關的)
提出單位:全國機械振動、沖擊與狀態監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3)
起草單位:吉林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杭州愛華儀器有限公司
歸口單位:全國機械振動、沖擊與狀態監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3)
發布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管部門:全國機械振動、沖擊與狀態監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3)
標準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用于生物動力學測量,相關標準起草參考以及人體暴露于機械振動與沖擊精確描述的解剖學坐標系和基本中心坐標系。本標準中規定的局部解剖學坐標系適用于頭部、頸根(頭和頸系統的驅動點)、骨盆和手。對于其他骨胳局部的相應解剖學坐標系的建立,本標準規定了一般原則。本標準規定的生物動力學坐標系適用于影響人體的直線和旋轉振動與沖擊的描述及測量參考系統。
標準摘要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0.2—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使用翻譯法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8727:1997《機械振動與沖擊 人體暴露 生物動力學坐標系》。 與本標準中規范性引用的國際文件有一致性對應關系的我國文件如下: ———GB/T14777—1993 幾何定向及運動方向(neqISO1503:1977) 本標準由全國機械振動、沖擊與狀態監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3)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吉林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杭州愛華儀器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肖建民、鄭凡穎、高利、邵斌、張紹棟、張春彗、王永勝。 引 言 在生物動力學及人體振動工程應用的許多場合,應根據特定的正交坐標系確定機械輸入或響應(力或運動)的原點、幅值和方向。生物動力學坐標系要求在人體內或與解剖學坐標系可能相關的外部參考結構內確定的原點。應用包括人體暴露于振動與沖擊的評價,生物動力學儀器系統的功能位置和方向的精確定義,輸入到人體及其部位或局部的力和運動的生物動力學模型,以及生物動力學數據的學科間或專業間的比較。 為了對不同個體之間(或同一個體的重復測量之間),人和人體模型之間或者測量數據與標準規定的人體或其局部允許機械輸入限值之間進行數據比較,有必要采用原點在已識別的、穩固的且由放射照相或立體定向方法能確定的(因此是骨胳的)解剖學標志處,并由此定向的解剖學坐標系。本標準體現這樣的基本原理:其特別反對使用不精確定義的原點在心臟或其他柔軟和運動的結構中的坐標系。解剖學坐標系的精確定義對生物動力學很重要,因為所有生物動力學測量最終應與人體的骨胳解剖學相關。 |
標準目錄
前言 Ⅲ 引言 Ⅳ 1 范圍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 3 生物動力學坐標系 1 3.1 方向 2 3.2 全身生物動力學坐標系 2 3.2.1 全身解剖學坐標系 2 3.2.2 全身基本中心坐標系 2 3.3 局部解剖學坐標系 3 3.3.1 解剖學坐標系:頭 3 3.3.2 解剖學坐標系:頸根 3 3.3.3 解剖學坐標系:上軀干 3 3.3.4 解剖學坐標系:骨盆 3 3.4 手的生物動力學坐標系 3 3.4.1 解剖學坐標系:手 3 3.4.2 手傳遞力或運動的基本中心坐標系 4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生物動力學坐標系圖示說明 6 附錄B(資料性附錄) 手的參考解剖學結構和生物動力學坐標系的解釋性說明 10 參考文獻 11 |
推薦檢測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認證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
推薦培訓機構
申請入駐
暫未檢測到相關機構,邀您申請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