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人才要“考”也要“評”
- 發表時間:2018/08/31
- 來源:
近日,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發布了由該協會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聯合起草的第一項團體:《》。
據介紹,這項從職業道德、職業水平和職業能力3個方面對企業財務管理人才進行評價,分為五個星級和五星之上的全國財務領軍人才。五個星級中一星級最低,五星級最高,各星級的評價指標大多都有學歷、工作經歷、職稱等方面要求,其中一二三星級有學習要求,二三四五級有業績要求。雖然這項團體看上去并不復雜,甚至評價指標中注冊會計師、經濟師、審計師、統計師、資產評估師、證券分析師、期貨分析師等要求給人的感覺比這項確定的星級更規范,但其透露出的化對財務管理及財務管理人才評價的重要性等諸多信息,無不顯示了這項的重要性。
據介紹,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自2014年成立以來,就將“、指數、評價”3大方向作為發展目標。協會在制定的調研時發現了一種矛盾的現象,一方面,企業財務管理人才已經成為當今我國最緊缺的人才;另一方面,很多財務人員離開了財務工作崗位。這主要是由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需要的財務管理人員已經不是人們通常理解的會計和出納了,這就提出了對企業財務管理人才進行科學評價的新命題。
中國企業財務管理協會會長李永延表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出臺了多個人才評價的文件,人才評價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而一些資格考試卻被取消了。確定財務人才的就是考試、證書,這是一個誤區。據悉,人才評價的層次有3個:考試、評審、測評,以能力為核心的評價,主要是以評審為重點的。《》團體旨在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人才評價體系,為處在不同職業階段的財務管理人員成為職業經理人鋪設成才通道,為企業財務管理人才提供持續性評價、培養和規范化服務。
企業代表原中石化總會計師劉運表示,在會計工作已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時代潮流下,很多單位依然重會計輕財務,重業務輕管理。現在企業缺的不是會計,而是財務管理人才,《》團體注重考察人才的專業性、創新性和履責績效,將不同層次人才的特點和職責、共通性與特殊性、業績水平與發展潛力、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有利于從事企業財務管理的人才進行職業規劃,為企業在發展與競爭中保持優勢提供可靠保障。
人社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處長魏慶峰結合我國人才評價機制仍存在的分類不足、評價單一、評價手段趨同、評價社會化程度不高、用人主體自主權落實不夠等突出問題,對《》團體予以高度評價。
據悉,《》已于8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