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標準動態
《職業性接觸性皮炎的診斷》解讀
- 發表時間:2019/03/12
- 來源:國家衛計委
《》()頒布實施以來,在全國得到廣泛應用。由于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新的化學物質不斷出現,隨之出現新的刺激物、致敏物和新的臨床表現類型,職業性接觸性皮炎整體發病呈上升趨勢。刺激物是引起皮膚或黏膜產生刺激性炎癥反應的物質,致敏物是引起過敏反應、導致出現不同的皮疹類型的物質。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或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后,在接觸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發生的炎癥反應。臨床一般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甚至大皰等。
本次修訂根據實際的需求,在原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刺激物和致敏物,并根據化學物質的成分進行了分類,以便更好地指導職業性接觸性皮炎的診斷和治療。
的臨床表現與非職業性接觸性皮炎相同,因此在診斷上應注意結合以下特點:有明確的職業接觸史(如工種、工齡、接觸物質、接觸方式、防護措施、衛生條件等)、同工種發病情況及動態觀察等。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