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省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出臺
- 發表時間:2018/08/31
- 來源:金羊網
2022年廣東氣象災害預警發布覆蓋率或超95%
金羊網訊
記者張愛麗報道:夏季,對廣東來說是暴雨等突發性災害天氣多發季節。然而,面對這種突發天氣,有時因預警提前量時間較短或覆蓋率受限,一些民眾會被搞得手足無措,從而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人員傷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規劃與路線圖(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與路線圖》)8月22日正式出臺。
據了解,該體系規劃與路線圖系統構建了未來五年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化工作路徑,是國內首個省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規劃與路線圖。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提出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框架,構建未來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化工作的基本方向;二是提出“通用基礎”、“綜合保障”、“預警管理”和“風險管理”四類共38項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領域的所需,是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化研究和制修訂的重要依據;三是提出化研究、關鍵制修訂、是否推廣、政策措施、專家隊伍與專業人才建設為一體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發展路線,以更好調動各方資源和力量發展化事業,更好地服務和支撐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工作。
省質監局副局長高國盛告訴記者,《規劃與路線圖》主要瞄準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這兩大方面。高國盛表示,在所有災種中,有75%來自氣象災害,加上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氣象災害的占比則高達80%,每年臺風、暴雨、洪澇等氣象災害都給廣東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而《規劃與路線圖》可以幫助公眾識別危險天氣,讓百姓有更多的時間去準備。“災害發生時,根據相關災害預警等級,告訴百姓怎么做;災害發生后,則可通過相關指導百姓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高國盛說:“規劃與路線圖可以使發起單位報得早、審得快、發得出,最重要的是要使公眾、相關單位和部門收得到,用得好,并有效的進行防范,從而防止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
省氣象局副局長鄒建軍則表示,作為全國首個省級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規劃與路線圖,把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預警信息發布管理全流程,力爭到2022年建成“功能齊全、科學高效、覆蓋全省”的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確保消除預警信息發布“盲區”和“死角”,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提前量達到20分鐘以上,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覆蓋率由現在的90%提升至95%以上,從而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法治化、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