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戰略需要新思路
- 發表時間:2004/11/01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通過科學的高科技標準戰略來實現產業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和國家的和平崛起,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產業界的共識。 標準是一種產業和經濟的秩序,往往也是產業的技術方案。標準包含知識產權,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融合物。對內,它可以促進產業、分工和貿易的發展;對外,意味著技術壁壘和產業壁壘。在產業的垂直鏈上,它是產業利益分配的工具,對橫向競爭者,則意味著產品差異化能力的降低。 標準是企業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來源。標準的利益分配,涉及標準的擁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涉及企業利益、產業利益和國家利益。因此,近年來,發達國家紛紛由技術戰略轉移到標準戰略,從技術立國轉向知識產權立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市場、制造優勢、人才優勢和中國企業技術實力的提升為中國實施標準戰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中國出現了TD-SCDMA、RFID、EVD、IPV6、龍芯、AVS、閃聯、WAPI等標準。圍繞這些標準,將會形成一個又一個新興的產業,為產業和經濟的騰飛創造出新的增長點。 由技術專利化至專利標準化,再到標準許可化是標準運作的基本模式。但標準戰略在中國的實施還是一個新事物。當前,我國的現行標準政策還存在一系列不足:諸如重采標、參標,輕自主制定;重政府領導,輕企業主導;重標準制定,輕產業推廣;重標準文本,輕知識產權的傾向,以及部門分割、地區分割、戰略分散等缺陷。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建立科學的高科技標準體系思路。 一、加大標準政策的改革力度,拋棄單純的“采標”和“參標”的思路。在接受國際標準的同時,大力提倡自主知識產權標準的制定。逐步建立完善自己的知識產權戰略和政策,將知識產權政策、產業研發政策和標準化政策協調起來。在制定標準的過程中,政府部門間要進一步加強協調。 二、加快反壟斷法等相關的法制建設。近10年來,跨國公司憑借技術、品牌和規模等優勢,在各個領域強勢擴張,已經影響到國內企業充分、自由、公平地參與市場正常競爭。中國應加快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制訂《反壟斷法》。對中國本土企業和本土市場進行合理的保護。 三、倡導企業主導的標準制定。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也是標準制定的主體。國家需要轉變自身的創新體系,通過企業創新體系和國家創新體系的良性互動,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標準制定與產業化的體制,進而實現國家創新體系的完整和發揮效能。 四、充分鼓勵行業協會真正代表企業的利益,鼓勵行業協會成為技術聯盟和技術標準的支撐力量。 在科學的標準戰略思路的指導下,中國完全可以通過國家聯盟戰略和改革標準化政策實現產業和經濟的繁榮。科學的標準戰略的實施必將帶來中國高科技企業群、產業群和國家經濟實力的全面提升,實現從信息大國到信息強國的轉變,實現國家科技創新體制、國家知識產權和標準化制度的全面創新,從而實現真正的和平崛起。而中國的企業則需要抓住產業轉型的機會,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聯盟為基礎,以提高研發能力為支點,以政府的支持為后盾,參與標準制定,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