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輕紡工業標準化管理 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
- 發表時間:2004/09/17
- 來源:《中國標準化》
在當今信息時代,生產、資本、市場與信息化的世界趨同性,已日益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世界標準日指出,“國際標準促進和平與繁榮”,高度地反映了標準信息化在國際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隨著商品、服務的全球流動,標準的規范、溝通、推動、協調、保護、仲裁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已成為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發展的基石。面對新形勢,我國標準化部門的執法范圍和法律法規依據,已不僅僅局限在封閉模式下把關服務的范疇,它直接關系到在遵循世界貿易組織有關商法、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TBT)等框架下維護貿易關系人合法權益、保護國家經濟利益和國民經濟生產安全,以及保障生態環境和人民身體健康,因此標準化部門標準信息化工作如何與國際接軌,為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提供恰當的標準依據和相應的技術法規,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已迫在眉睫。本文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如何加強輕紡工業標準化管理,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討。 一、加速我國標準屬性與國際接軌,增強市場經濟的應變能力 標準,一般分為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和自愿性標準。按照“WTO/TBT協定”涵義,標準是自愿的,技術法規是強制性的,因而從根本上改變推薦性標準與強制性標準的屬性劃分,對我國標準的制、修訂和對國際標準的采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因此糾正將推薦性標準混同自愿性標準的概念,使標準由國家行為向民間行為轉變,由生產型轉化為市場型,是“中國特色”向“國際慣例”接軌的需要,制、修訂符合WTO規則的標準或技術法規,整頓我國的四大級別標準(國標、行標、地標、專標),使其符合TBT協定框架更是刻不容緩。根據國情制定與國際經濟市場相適應的標準、區域標準、等效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使我國標準國際化,將有利于完善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增強我國對內對外兩個市場經濟變動的應變能力。如我國根據國內羊毛業的發展和存在問題,在充分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積極采用國際先進標準,制定了GB1523-93《》標準,促進我國羊毛業的發展,這一事例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當時,我國原羊毛標準有一定的過度性和落后性,與國外羊毛標準相比,存在著一定差距,特別是原毛污毛計重的檢驗方法很不規范,對原毛洗凈率的檢測是采用手抖貨凈的污毛計重方法,不夠科學,缺乏說服力。在收購檢驗中,交接雙方經常發生爭執,同時這種不合理的計重方法,給摻雜使假者打開了方便之門,為了謀取暴利,人為地加大了原毛的含雜量。使國產原毛的洗凈率逐步下降,根據對蘇州市、無錫市、張家港市等地區的調查,目前國內原毛洗凈率平均在40%左右,大大低于國外水平,與國外原毛相比較,比澳大利亞低33%、比新西蘭低39%、比阿根廷低13%。具體詳見附表。 國內外原毛洗凈率統計表 國內產地 洗凈率(%) 國外產地 洗凈率(%) 近年來,國外羊毛業發展較快,對羊毛的質量檢驗手段也越來越先進,從而促進了羊毛質量的提高。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羊毛的出口大國,生產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羊毛,也是世界上服裝用毛的最大供應者,占世界服裝用羊毛的70%,年產原毛7.9億公斤。由于管理科學,檢測手段先進,羊毛質量相對比較穩定,90%以上的羊毛可供外銷,羊毛出口貿易收入占本國外匯總收入的10%-15%。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羊毛出口大國,主要是該國從羊毛的牧場管理、檢驗前的羊毛處理的檢驗出證,直到發運都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標準,嚴密的組織機構和科學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國積極推行原毛的客觀檢驗方法,實行凈毛計價,已經收到了顯著效果。新疆塔城地區原毛洗凈率由原來的45.9%提高到49.7%。既增加了牧民的收入,又激發了對優良品種推廣工作的積極性。采用國際標準提高我國羊毛標準的科學性,加速實現我國纖檢事業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的事實,從一個側面充分反映了加速我國標準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加速強制性標準向技術法規的轉化,增強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以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為基礎內容的WTO/TBT協議規定,凡是有相應國際標準的,TBT成員必須使用這些國際標準作為制定本國技術法規的基礎。TBT協定中的技術法規是指強制性執行的規定產品特性或相應的加工和生產方法,包括可引用的行政(管理)規定在內的文件,我國強制性標準是在一定范圍內通過法規、行政法規等手段強制執行的標準。其他則是推薦性標準。我國現行的強制性標準屬于標準范疇。其強制性源自法律法規的約束,不完全具有技術法規的效用,還不能代替技術法規。按照TBT的原則,采用國際通用做法,理解技術法規、經濟法規、技術標準的關系,研究運用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通過立法程序建立我們自己的技術法規體系十分必要。加入WTO以后,我國外向型經濟要得到深入持久的發展,就必須使我國的標準盡快與國際接軌,采取最佳國際化經營戰略與策略,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推進中國國際化進程,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當前國際經濟與貿易日益呈現全球化趨勢,世界市場正向縱深發展,國際競爭不僅空前激烈,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在全球層次上展開。與此同時,在世界范圍內的一些全球性行業的興起與發展,使我國消費者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趨同。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對我國企業國際經營的發展形成了嚴峻的挑戰。面對經濟全球化進程,我國如何加快標準化管理的改革步伐,掌握國際標準化先進管理經驗,防范金融風險,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是我們當前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目前尚處初級階段,經營機制和管理水平存在不少問題,同時受世界經濟多極化和區域化影響,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出口貿易面臨劇烈競爭的形勢 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國際貿易中的技術、綠色壁壘十分嚴重,影響了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一些發達國家從本國利益出發,在對外貿易領域發布嚴格的法律條例和環境標準,形成強大的保護網,阻礙和限制他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以實行其貿易保護主義,我國是一個紡織生產大國和農業大國,出口產品主要是以農副土特產品和輕紡產品為主,而面臨的恰恰是發達國家最冠冕堂皇、最嚴厲的規定,我國出口產品常遇到各種障礙,屢遭索賠、退貨等處罰。我國生產的相當一部分出口產品因沒有貿易對象國所需要的環保標準而無法出口。 2.加入WTO后面臨新的挑戰 恢復關貿總協定地位后,我們將按國際貿易慣例更加順暢地享受優惠。邁進國際市場,進入主流貿易體系,獲得在國際貿易規則制定過程中的主動權,有效地防止和抵御發達國家通過制定WTO新規則來扼殺中國經濟活力的圖謀,但是加入WTO,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都將有重大改變。進口關稅必須降到規定標準,中國民族工業必然受到沖擊。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低,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結構落后,在技術裝備、科學水平、運行機制等方面與國外相比均有較大差距,不少產業部門尚未形成與發達國家相抗衡的力量,加入WTO后,雖然沖擊是短時的,但陣痛則是不可避免。因此,我國的企業應認真研究國際規則,區別不同產業采取有效的對策措施,以抵御或減輕加入WTO而受到的負面影響。 3.國際科技革命給我國企業帶來的沖擊 隨著世界高新技術的發展,原材料使用程度大幅下降。制造業中知識與技術密集部門迅速增長,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加大。直接影響到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的我國企業擴大出口。由于微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生產自動化程度提高,導致勞動力成本作為一種“比較優勢”在國際貿易競爭中的優勢將被削弱,直接影響了我國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國際化經營企業的發展。 鑒于當前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現狀、存在問題和面臨嚴峻的國際挑戰,要取得我國企業國際經營的發展,就必須根據國際經營化的經驗和教訓,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發揮開拓國際市場的整體優勢和規模效益。為使中國有更多的具有一定勢力的跨國公司迅速進軍國際市場,在投資區域的選擇上,要堅持重點區域與市場多元化戰略相結合;在行業選擇上,以企業自動競爭優勢為基礎,向突出出口導向型和資源導向型的跨國經營發展;在投資形式上,要堅持獨資與合資、新建和購并相結合;在合作伙伴的選擇上,要與有世界知名大跨國公司結盟的戰略意識,以便降低奉賢,分享大跨國公司在國外的資源優勢和特殊優惠;對海外企業管理上,要推行屬地化管理和現代化管理,不斷提高我國企業國際經營管理水平。 為加快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步伐,增強國際競爭實力,并盡快對其進行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創新,重塑和再造具有全球戰略和經營觀念的新型跨國公司模式,按照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對公司的生產要素進行優化組合,在內部治理結構上要依據規范化的公司原則實施法人治理。根據我國全球戰略的要求,切實做到對全公司跨越國界的投資活動實行一體化規模管理,以減少國際金融風險和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三、加速標準的信息化與服務現代化管理 增強國際貿易的風險防范能力 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蓬勃發展,使國際經濟貿易的商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從而使國際間的經濟聯系和經濟依附關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導致國際經濟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新技術革命引起各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改變,這種改變必然會影響到國際市場的商品結構。技術貿易和軟件貿易比重迅猛增大。在制成品中,與新技術有關的新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將迅速增長,傳統工業的舊產品,如機械、鋼材、船舶、普通化工等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則有下降。光、機、電一體化產品將在國際市場上大量出現,取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高智能產品將日益增多,發展中國家將失去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的優勢。 近10年,國際市場上高新技術產品迅速增長,而傳統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則大規模減少。不少在國際市場上很有聲望的從事傳統產業的的大型跨國公司日趨沒落,從事高新技術行業的跨國公司正在崛起,并對國際經濟的發展和變化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擴大了標準化服務領域,數據集成的現代化及經濟全球化孕育著共同的語言——標準化。順時應勢,我國標準化工作應適時抓住資源共享這一信息社會的特征,將提供單一標準文本服務,向文本化、光盤化、網絡化轉移,由單一的館藏資源向網上資源轉化,由局域網向國家網、國際網進行現代化傳遞,及時自由享用信息流帶來的思想和信息資源,以適應技術發展的速度和新技術領域的需求,極大地提高我國標準信息服務水平,使我國有關部門、企業及時掌握最新國際標準動態,直接為工農業生產服務,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人民生命健康與安全。 標準化是一門綜合性邊緣科學,具有啟(促進貿易發展)閉(制造貿易壁壘)市場的功能,是市場經濟活動的國際性技術紐帶。“入世”就意味著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我國標準化經濟任重而道遠。目前我國制定的標準尚不盡如人意,在較多領域不能適應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未來的貿易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經濟貿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產品技術的競爭,研究貿易技術壁壘,有效采用國際標準,實現標準趨同,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領域打破技術壁壘,是勢不可擋的潮流。同時也是增強我國在國際化經營活動中風險防范能力的一項重要措施。根據有關部門統計表明,我國的出口企業中有一半以上遭遇過國外“技術壁壘”,每年因此損失數百億美元。溫州地區是我國生產打火機較為集中的地方,有500多家打火機企業,產品出口量占據了國際市場70%的份額,但還沒有一個產品稱得上是國際品牌,國際市場競爭力主要在于價格方面的優勢,因此導致了歐盟美國等國家的抵制,他們在對產品的功能或安全性能等方面大做文章,提高制定標準,采取技術制裁,阻礙我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引起了一場“打火機風波”。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經濟發生了衰退,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和加劇。當前一些國家的利益集團試圖推出技術壁壘,為中國產品的準入制造難度。類似的事例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初期,很可能頻繁地發生。因此,國內企業必須要盡快提高自己在國際市場的綜合競爭能力。當今的國際貿易戰,一些國家的政府、商會、企業已處于新的利益共同體中。建立政府領導下的政府、商會、企業“新三角”的應對體制,是WTO性質和協議的客觀要求,應對技術壁壘,必須要發揮專業性行業協會的作用與職能,對一個行業的生產、標準、價格情況、生產能力、技術水準、產品結構等一系列情況進行研究,建立良好的預警機制,有關政府部門提供政策和信息在國家的層面上協商解決爭端,行業協會隨時提供國內外市場的動態和分析報告,企業成立國際市場信息標準研究機構跟蹤國內外市場動向,所有這些環節都應共同發揮作用。加入WTO以后對我們來講既是機遇,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只有盡快加速我國標準化管理工作的改革,建立自己科學、完整的標準化體系,與國際標準接軌,生產優質名牌產品,大踏步地進入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不斷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