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在线观看_亚洲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盗摄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国产一级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歡迎來到寰標網!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會員
當前位置:首頁>標準動態
國內標準動態

就業率是專業設置的“金標準”嗎

  • 發表時間:2019/04/22
  • 來源:中國標準化

    本期嘉賓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賴德勝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趙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蘇文平
   1.高校畢業生“專業對口率”僅60%
   光明智庫:近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其中,撤銷本科專業416個。而這些多是以往某段時間的“熱門專業”。從本世紀初的計算機、英語專業到十年前的金融、法律專業再到最近的環保、心理學等相關專業,傳統意義上的“好專業”一直在變,不變的卻是學生、家長對于熱門專業的熱情。網友們很感興趣:如何看待專業的冷熱變化?專業和就業之間是否存在正相關的關系?
   賴德勝:從勞動力市場的角度看,不同專業的冷與熱是一種客觀存在,比如從求人倍率(即崗位需求數與求職人數之比)來看,有些專業超過3,即平均一個求職者面臨著三個招聘崗位,而有的專業則不到1。
   專業的冷熱程度既取決于供給,更取決于需求,某一專業需求量的大小,與產業結構密切相關。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隨著對外開放和我國越來越深地參與全球價值鏈,涉外專業的需求變得很旺。后來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計算機相關專業成了熱門。在當前階段,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運用,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的人才又供不應求。因此,專業的冷熱變化是產業結構變化引發人才需求結構變化的體現。
   對于專業的冷與熱,要辯證地看。此次本科專業的調整正說明了一點:今天所謂的熱門專業,若干年后就可能變得不那么熱了,這一方面是因為產業結構和崗位結構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是因為今天的所謂熱門專業,會吸引更多人加入,增加供給,從而減少該專業的熱度。反之,今天所謂的冷門專業,若干年后則可能成為熱門專業。
   專業和就業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復雜。從各高校公布的就業質量報告來看,各專業的就業率的確有區別,不同專業的就業對口率也不一樣。這說明,專業與就業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性。但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廣泛運用,就業形態和結構將發生重要變化,既有崗位體系不斷被突破,新的崗位不斷被創造出來。據估算,20年后50%的現有工作崗位可能都不存在了。
   蘇文平:您提到的現象確實普遍存在。目前,我國高考志愿填報中,大多數考生及其家長是先看分數線夠上哪些學校,再看這些學校的哪些專業“好”——所謂“好”,無外乎當下比較熱門,或是該學校該專業排名全國靠前、屬于“重點學科”。考生及其家長之所以這么看重專業,往往是相信“上熱門專業就意味著有好的就業前景”。
   然而,這個認知其實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我國早在1997年就停止實行高校畢業生“包分配”制度了。應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這20多年中,不再強調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從事崗位之間“對口”,而是重點考察畢業生的實際能力與崗位任職需求之間的匹配。那些雖然“專業對口”,卻因為不擅長專業學習或者就讀期間沒有形成過硬專業能力的學生,往往還是得不到該專業的就業崗位。據統計,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一直在60%上下徘徊,也側面說明了這個問題。其次,根據經濟發展規律,一種商品一旦供不應求,價格就會上漲,引發更多企業投入生產;產量增加后,價格就會回落。人才市場也遵循類似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