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標準動態
《手足口病診斷》解讀
- 發表時間:2018/07/05
-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是全球性傳染病,已發現20余種腸道病毒可引起,2008年納入丙類法定管理傳染病,在我國丙類傳染病中發病率和病死率居于首位,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急性傳染病之一。制定
診斷標準,有助于進一步規范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加強的防治,為的防治提供科學的依據。
世界衛生組織制定并發布了《 臨床管理及公共衛生應對指南》,對的流行病學、病毒學、實驗室診斷、EV-A71 的致病機制、臨床特征及病例管理、預防與控制等進行了統一規定。
本標準內容主要包括:前言,范圍,術語和定義,縮略語,診斷依據,診斷原則,診斷,鑒別診斷和3個規范性附錄。
在診斷依據部分,列出了
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診斷原則,一是根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結果課做出臨床診斷和分型。流行病學資料可做參考;二是確診需要
相關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測的陽性結果。診斷分為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臨床分型分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鑒別診斷應注意與其他出疹性疾病、其他病毒所致腦膜炎或腦炎、脊髓灰質炎、肺炎鑒別。本標準適用于全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對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