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在线观看_亚洲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盗摄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国产一级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歡迎來到寰標網!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會員
當前位置:首頁>標準動態
國內標準動態

國外標準化管理體制的啟示

  • 發表時間:2004/11/09
  • 來源: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1.前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提出,對我國的標準化事業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標準化管理體制是以經濟體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制在發達國家已有較長的歷史,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適應市場經濟的標準化管理體制。通過對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分析研究,可以對我國標準化管理體制建設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2.市場經濟國家標準化管理體制的特點

    2.1自愿性標準體系

    國外發達國家普遍采用自愿性標準體系,這也與WTO/TBT協議中“標準”的定義相一致。標準的自愿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標準提出是自愿的,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標準的制定是從市場需要出發的自愿行為,行業協會、學會、制造商和個人都可以提出市場需要的標準草案,通過規定的程序就可成為正式標準。第二,標準制定過程公開、透明,所有的標準利益方均可自愿參加,對標準草案提出意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自愿實施標準,標準是否采用由相關方自愿決定,除非該標準被法律法規引用。

    在市場經濟體制國家中,標準制定發布機構一般是非政府性質的民間組織,這也在組織機構上表明了標準的自愿性。美國聯邦政府委托民間私營的非營利機構—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0—作為美國自愿性標準體系管理和協調機構,組織協調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批準國家標準,建立國家標準體系,代表美國組織協調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德國是德國標準化學會(DIN),法國是法國標準化協會(AFNOR),英國是英國標準學會(BSI)等。美國、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的自愿性標準體系雖然各具特色,但基本上是由國家標準、協會標準和企業標準等三層次標準組成。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標準在各國標準中的比例不斷增加。

    2.2政府支持標準化活動

    發達國家政府對標準化活動的支持形式與其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政府對標準化活動的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政府在立法和采購中引用自愿性標準。在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中引用標準,從而使標準具有法律效力,使標準成為法律法規和契約合同的組成部分,足發達國家標準法制化的重要特征。例如,英國政府與英國標準學會(BSl)簽訂的備忘錄中規定,今后政府各部門將不再制訂標準,一律使用BSI制訂的英國國家標準,特別是在政府采購規格及其制訂的法律中要引用BSI的標準。德國政府工作運轉時明確規定使用DIN標準,如國防部采購局明文規定,采購合同中的技術要求首先使用DIN標準,沒有相應的DIN標準時,才允許使用其他標準,但要經過批準。第二,政府通過標準項目資助標準化活動,政府立法所需的標準,通過項目的形式,委托標準化機構組織制定所需的標準。第三,政府資助消費者代表、中立的技術專家、政府職員等非企業代表參加標準化活動,尤其是國際標準化活動。英國政府設立的標準化資助計劃有:“國際出差資助計劃”資助參加國外標準會議的委員會代表團負責人的出差費用;“顧問起草計劃”資助BSI技術委員會利用外部專家協助起草準備標準草案;“消費者出差費用基金”資助在國家和國外標準委員會中消費者代表的出差費用。第四,支持標準的基礎性研究,標準的基礎性研究、國家科技產業政策與標準政策的有機結合是標準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就獲得美國聯邦政府的巨額財政支持,每年的研究經費多達7億美元。

    2.3委員會模式的標準化管理機構

    標準化管理體制是建立在經濟體制基礎之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盡管區域和國家不同,但其標準化管理體制一般是適應市場經濟的協會主導型管理體制。

    自愿性和協商一致是市場經濟體制中標準化活動的原則,也是WTO/TBT規則的要求。為了保證標準廣泛地被采用,市場化原則要求標準的制定具有公正性。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發達國家的國家標準化管理或協調機構一般是協會或學會,標準化最高管理決策機構是由各方利益代表組成的委員會或理事會(見下表)。標準是各方利益協商一致的產物,標準化管理機構為集體權利的代表,標準的利益各方代表均衡、平等地參與國家標準化管理決策,保證標準制定過程的公正性,從而促進所制定的標準被廣泛接受和采用。

    2.4標準的“商品管理”模式

    標準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具有公共品的屬性,但標準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標準是標準化機構組織相關利益方,通過協商一致生產的一種商品,是標準化機構生存的基礎。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政府不需要在標準制定方面投入過多經費,標準化機構的生存依賴于會員的會費、標準版權的收入以及相關服務的收入。由于標準的自愿性,為了保證標準被廣泛的采用,標準化機構會主動地改進標準制定程序和運行機制,以保證標準的公正性、合理性,提高標準商品的質量,這種機制體現了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原則。

    標準的“商品管理”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標準化機構的工作人員擔任技術委員會的秘書。標準是標準化機構組織生產的商品,代表其形象,影響其收入,德國標準化學會(DIN)和英國標準化學會(BSI)等下屬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秘書都是其協會或學會的人員,這樣有利于控制標準制定過程,保證標準各方的參與,確保標準的公正、合理,保證標準的質量。專職的技術委員會秘書保證了標準制定過程符合規定的程序,因而,BSI或DIN等國外標準化機構一般沒有單獨的標準審查機構。

    第二,標準的“推銷”。由于標準的自愿性,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標準化機構非常重視標準的宣傳推廣工作,通過教育培訓和宣傳推廣,促進標準的廣泛采用,從而提高標準化機構的形象,增加其收入。1918年,即德國標準化機構成立的第二年,就設立了負責促進標準貫徹與應用,組織標準實踐經驗交流的專門機構—標準實踐委員會(ANP)。

    第三,標準服務市場。法國、美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都建立了現代化的標準服務體系,利用高新技術和現代傳媒,提供標準信息化服務是美國、日本和歐盟等發達國家標準服務體系的重要特征,使標準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和有效地傳播給標準用戶。發達國家標準化機構更加注重開發提高標準附加值的服務形式,例如,美國的ANSI成立了標準化戰略中心(CSSMTM),專門研究如何利用標準化工作在競爭中獲得優勢,重點在于如何利用標準幫助公司降低成本、高效地開發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

    3.對我國的啟示

    在我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人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式下,通過對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標準化管理體制進行研究分析,可以對我國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建設提供許多有益的啟示。首先,我國應建立自愿性標準體系,明確法規對標準的引用關系;第二,政府對標準化活動的支持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第三,建立可代表標準利益各方的標準化管理機構;第四,營造標準商品管理的運行機制,健全標準信息化服務體系;最后,加強標準化教育和培訓,提高社會標準化意識。

表1  部分發達國家的標準化管理機構
 

國家 標準化管理機構 標準化管理機構的最高決策部門
美國 美國標準協會(ANSI) 理事會是ANSI的決策機構,由各大公司、企業、學術團體、研究機構和政府機關的代表組成。
日本 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JISC) JISC由生產者、消費者、經銷商和作為第三方的專家以及政府職員組成,秘書處設在經濟產業省產業技術環境局。
英國 英國標準學會(BSI) 理事會是BSI的最高權力機構,理事會由政府部門、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專業學會和勞工組織的代表組成。
法國 法國標準化協會(AFNOR) AFNOR的最高領導是理事會,由18名成員組成,其中政府6人,消費者團體、中小型企業、大學等6人,理事會主席由AFNOR會長擔任。
德國 德國標準化學會(DIN) DIN的最高機構是會員全體大會,團體會員來自工業、商業、消費者、工會、銀行、大學、研究機構等各界。主席團是全體大會的常設機構,由商業界、工業界、科技界、銀行、政府機關等代表組成。除政府機關的八名代表由政府委派外,其余的代表都是由各界選舉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