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I標準推遲施行遷就美國?
- 發表時間:2004/06/12
- 來源:人民網
在今年四月下旬的中美商務會議上,雙方達成協議,其中一條是中國無限期推遲WAPI標準的實施。對此,眾說紛紜。筆者認為,中國政府的決定完全正確,許多疑問大都是由于報刊媒體的不實報道和對知識產權的誤解而產生的;重要的事情,不是糾纏WAPI推遲是否是貿易游戲,而是從這個標準的制定和推行中汲取教訓。 報刊媒體的不實報道 一些報刊媒體報道說,WAPI的橢圓曲線加密技術是“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頗有填補空白的味道。實際情況是,早在十年前左右,即1994年前后,美國就搞定了橢圓曲線加密技術、并形成了“X9.X”和“186-2”DSS系列,在以后的具體使用方面,取得了許多技術和法律上的進一步完善。由于WAPI沒有公開技術具體內容,公眾就不能斷定它的橢圓曲線加密技術到底有多少是自主的創造發明、有多少是照搬仿制別人的技術發明。盡管如此,從WAPI已經給出的資料看,其技術水平沒有超出“X9.X”和“186-2”DSS系列的水平。例如,“X9.X”使用隨機密鑰,而WAPI使用身份證作密鑰。眾所周知,固定密鑰比隨機密鑰的功能效率要差出許多,而且,在網絡上使用身份證和信用卡等個人資料作密鑰密碼是安全技術中最忌諱的選擇之一。 一些報刊媒體報道說,WAPI是按照IEEE組織的802.11標準設計制作的,似乎得到IEEE組織的認可;同時又說,WAPI填補了802.11的安全漏洞。實際情況是,在2003年11月中旬的IEEE組織會議上,也在該組織2003年11月23日給中國國家標準局和中國信息產業部的回信中,IEEE表示拒絕WAPI,其要點是: ——WAPI類似(不是“符合”)802.11標準,但不符合IEEE標準對個人資料和隱私的保護要求; ——與此同時,IEEE的802.16標準工作組已經受到邀請,將出席2004年5月17日在中國深圳舉行的“802”標準系列研討會,歡迎中國標準局和中國信息部派高層人員參加,共同商討局域網標準技術問題和中國在IEEE組織發揮作用的問題。 很明顯,WAPI并非象報刊媒體報道說的那么“神”。一些報道說,為了補償WAPI無限期推遲、中美將舉行會議討論WAPI修改問題。那樣報道是不確切的,實際情況是,早在年底年初、即宣布無限期推遲WAPI之前,兩國之間就已經有所安排了。 由于報刊媒體報道評論把WAPI推上了高峰,它是自主知識產權的,它是關系到中國在局域網市場的洗牌機會的,是為國家安全而實行的強制性標準,等等,因而,在社會上產生了錯覺,好象這個標準的實施將有相當重大的意義,支持WAPI就是符合國家利益、反對WAPI就是反對國家利益。在這種錯覺影響下,很自然,聽到無限期推遲WAPI標準的消息,有些人就以為那是“以讓步換高科技產品”的貿易游戲,有的則說“推遲WAPI不是放棄”或“WAPI標準之爭猶存變數”,甚至發生了對中國政府的決定是否過于遷就美國的疑問。 WAPI標準的幾點教訓 筆者認為,中國政府決定無限期推遲WAPI,并非是遷就美國,而是糾正了一個可能發生種種不利于中國、也不利于國際社會的不妥做法,體現了現政府多次提出的求真務實、依法治國和公開透明的政策主張的特點,為業界和相關政府部門在實質上而不是在形式上反省自己的工作思路,提供了一個具體案例。 (一)要按照“依法治國”的精神管理科技發展和國家標準,要講究成本效益。胡錦濤主席多次指出,要求真務實和依法治國。且不管外國企業和外國政府如何看待,中國自己的標準法就包括和明確規定: ——制定標準應當有利于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就截止目前的情況看,WAPI標準制定和推行沒有滿足國家標準法的要求,沒有充分考慮消費者利益、經濟效益、協調配套、通用性、對外合作和對外貿易。例如,WAPI實行起來,局域網及其設備只能在中國市場使用、而且只能在使用授權企業產品的情況下才行得通,這就等于是讓極少數企業獲得巨額利潤,其代價是把中國的局域網封閉成一個“世界孤島”、迫使成千上萬的中國消費者為這個孤島的生存承擔所有費用。如果按照這種思路發展中國信息產業,那么,海外相關技術產品難以進口、中國技術產品難以出口,中國的計算機互聯網發展就很可能成為一個龐大的和與世隔絕的“內部網”市場。此外,報刊媒體說,WAPI的制定和推行依據的是商業密碼產品保密法。然而,那個法規是規定如何在某個特別領域實行保密,并不是規定如何制定和推行國家標準。換句話說,WAPI國家標準的制定和推行,沒有充分的法律依據。 (二)要樹立開放共享的發展思路。溫家寶總理指出,中國的科技發展,“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搞開放式的研究,要有國際視野。”信息時代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全球性的開放共享。溫總理提出的政策主張完全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和時代要求。 然而,迄今為止,WAPI還沒有公開它的技術內容和論證,也沒有公開說明它的成本效益、而這是國家標準法對制定和推行國家標準的基本要求之一。WAPI的做法,讓人看到了微軟公司的影子。例如,互聯網普及沒多久,JAVA編程語言開始流行,其主要特點之一就是兼容性高、開放共享傾向很強。為了保護自己的地盤,微軟公司抓住JAVA尚未完善或正在完善的地方,搞了模仿版本,使其不兼容、也不開放共享,走的是封閉捆綁的道路。經過一段時間市場考驗,證明微軟公司的道路行不通。現在,該公司的思路成了計算機互聯網發展主流的局外人。WAPI的制定和推行,幾乎類似,不同的僅僅是具體產品對象。這樣的做法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中國信息產業發展制定政策和標準的具體部門機構,是如何理解時代發展的特征和趨向的?微軟公司的思路是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思路嗎?相關部門機構是否應該認真整頓一下工作思路和工作框架了呢? (三)要正確和全面地理解知識產權保護。WAPI的制定和推行,反映了政府部門、報刊媒體和社會上的一些人對專利和國家標準的關系、私人和公共知識產權的關系等方面的片面理解。國家標準屬于全體公民的公共知識,其產權由特定政府機構代表全國公民實施管理,因而,不管標準參與者是誰,國家標準的制定和推行必須向全體公民開放,公民可以隨時隨地地了解情況和免費使用公共知識。而專利則屬于私人或私人機構的知識產權,它是否開放、如何管理和是否免費或收費,均由產權擁有者決定;更重要的是,私人專利不是法規,別人可以完全拒絕、甚至根本不予理會,而國家標準具有法規性質,所有公民都必須尊從。這些,是私人專利知識產權和國家標準公共知識產權之間的重要不同點。 進一步說,企業和私人可以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但國家標準還是屬于公共知識產權,并非因為有私人和企業參與就成了為少數公民或少數企業利益服務的工具。而WAPI的制定和推行,混淆了公共所有和私人所有的區別:說它是國家標準,卻不向所有公民公開,有的報刊媒體則干脆說WAPI是項企業專利;說它是私人或某企業的專利,卻又以國家標準的名義強迫全體公民接受。這種做法,實質上是把國家標準當作部分公民獲利的工具、或是把部分公民獲利的專利充作國家標準來強迫全體公民接受和為其付款,都是典型的利益沖突。改革開放政策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政企分家。如何解決公私不分和政企不分的利益沖突問題,越來越成為中國發展和深化改革開放的和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而WAPI又提供了一個現實的教訓。 誠然,在現代科技市場,誰掌握了標準、誰就有主動權。然而,如果沒有市場和使用者(特別是大眾消費者)的廣泛支持,這個主動權就是個空架子。制定和推行國家標準是政府行為、不是私人行為或企業行為,因而必須執法為民,必須為全體公民的利益服務、而不是為少數企業的利潤服務;必須按照相關法規辦事,工作過程必須符合法律過程,要公開透明、要公正、要講成本效益。如果不是這樣、而是為了少部分公民的利益而不考慮手段和過程,那么,且不說難以掌握標準,就是有了標準,也可能被信息時代開放共享和法制社會的發展主流所沖走。 業內人士大都知道,無線通訊互聯網是個新興市場,然而,如果不包括企業網和全球互聯網的融合等等,那么,無線通訊的局域網就是個很有限的市場,許多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跨國公司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主動放棄該類業務了,其中不少硬軟件加工生產已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樣一來,他們可以把無線局域網的發展重心放在包括衛星通訊服務、企業網及其跟全球互聯網融合等方面。例如,據美國主要報刊媒體報道,這一年,英特爾公司花費了大約3億美元推廣它的無線通訊新產品,該產品的主要特征就是跟全球互聯網融合。此外,到今年一季度,僅硅谷的風險投資就達到40億美元,其對象就是跟全球互聯網融合的無線通訊網技術產品。就此發展動向看,WAPI一旦實行,就很可能把中國自己的相關企業推出全球互聯網的新興市場,對國際競爭者來說,那就等于少了一個很大的“潛在威脅”或很大的挑戰者。既然如此,為什么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府和公司還那么重視WAPI的制定和推行、甚至態度很“硬”呢? 據筆者了解,那是“見微知著”;就WAPI來說,市場利益之爭是表面現象,實質上,他們更關注的是中國在國際市場如何扮演自己的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角色,是中國的信息技術及其市場的發展是走封閉捆綁的道路、還是走開放共享的道路。WAPI是針對國內市場的,卻在西方國家引起廣泛關注。這足以說明,中國的發展跟國際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制定和推行國家標準等政府行為不能再繼續過去的“我是中央帝國”的閉關鎖國的思路,而要樹立起國際視野和開放的國家自主發展的思路。中國政府決定無限期推遲WAPI標準的實施,是借助一個具體案例向本國、也向世界各國做了個旗幟鮮明的表態:今日中國已經不再是個閉關自守的“中央帝國”,中國將毫不含糊地履行它的發展中大國的責任,中國的發展崛起跟其它國家的關系不是“你死我活”或“我盈你虧”、而是“共贏”的和共同繁榮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