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數字化基礎在標準
- 發表時間:2018/07/02
- 來源:中國經濟網
6月12至13日在重慶召開的2018第16屆ECR(高效消費者響應)大會,吸引了來自零供企業為主體的600人參會,堪稱業界盛會。究其原因,除中國ECR委員會的號召力,還與大會主題“云·鏈重塑零供新關系”的感召力密不可分:云是云數據、云服務,鏈是供應鏈、區塊鏈、價值鏈。大會發出了“商品數字化”倡議,大力推動商品數字化,而數字化的基礎是。
高效響應消費者需求
是ECR理念的重要支撐手段。據中國ECR委員會聯合主席、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主任張成海介紹,中國ECR委員會已成為企業與政府溝通的重要橋梁,通過ECR委員會把企業的需求反映到國家和國家政策中。主要工作包括配合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委等政府部門,開展物流與供應鏈化工作;受商務部委托編寫了商品條碼實施指南,提供物流標簽等解決方案;推動商務部與財政部2018年推廣,作為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幫助企業積極參與到商務部、財政部組織的供應鏈體系試點城市建設中。這些工作為提升我國供應鏈效率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同時,ECR已成為消費品行業發起重大活動、推出重要舉措的平臺。中國ECR委員會發起了中國零售業商品信息化倡議、電商使用商品條碼倡議等,本屆大會還邀請大型零售商、供應商、系統服務商等企業聯合發起商品數字化倡議。
張成海強調,ECR已成為我國企業分享新技術、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窗口。ECR一直強調供應商和零售商加強合作,一直強調采用新思想、新技術,更好地服務消費者。ECR倡導的品類管理、聯合預測、協調補貨、數據同步等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為促進消費升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零售市場的深刻變化
依靠提高供應鏈效率,打通供應鏈各環節,是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以及由該中心承擔秘書處的中國ECR委員會一以貫之的工作。面對一年來零售市場的深刻變化,已經起步并取得顯著進展的商品數據需要進一步加碼。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談到,過去一年我國零售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不確定性,零售的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看似非常熱鬧的很多業態創新,也許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過去的零售都有一個場所,現在要“重構”門店,開店之前都用大數據去分析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這是進入數字化時代以后所有零售企業要關注的一個變化。
億邦動力網CEO鄭敏感知的零售市場變化,是2016年底被認為流量紅利已經消失的電商,在2017年的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32.2%,2018年一季度同比增長35.5%。他認為,這得益于社交電商對網絡零售的拉動,無界零售或新零售等線上線下融合方式以及智能商業、人工智能搭建了場景,零售業態更加多元化背后的零供關系就變得越來越復雜。
對于零供關系及其本質,清華大學教授柴躍廷認為“重塑零供新關系”是革命性的,零售的基本邏輯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當下零售業的地位可能會被動搖,甚至逐漸被替換。而未來供應鏈的基本邏輯是沒有供應鏈——雖然在物的角度,供應鏈會永遠存在,但是在信息的角度,供應鏈是不存在的。供應鏈的服務商在物的角度是物流提供商,在資金流的角度就是支付提供商,在信息的角度就是平臺提供商。他認為,數字化轉型是大趨勢,但用信息技術固化原有的邏輯是“特別危險”的。很多公司耗資巨大去搞數字化,但是效果不明顯,主要原因是其背后的傳統業務邏輯沒變。
商品數字化要靠
高大上的區塊鏈究竟是什么?IBM零售業務總經理陳果指出,區塊鏈是信任網絡,是一個全新構造的零供關系,最終面向消費者的一個信任關系。零供信息的打通,將使區塊鏈進入新的階段。
本屆大會豐富的案例表明,云數據、云服務、供應鏈、區塊鏈都離不開商品數據,而將商品數字化,各企業的程度不同,方法不一。原因之一是已有的應用與急需的缺失并存。數據賦能是本屆ECR大會的熱詞,化是數據賦能的前提。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馬松談到,零供關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配合得這么融洽緊密,這么有共創精神。在互聯網線上紅利逐漸消失的今天,零售商對數據的需求非常強烈,數據的賦能和開放將產生一個共贏的局面。零供關系數據上的合作,會帶來更多的價值。
零售市場發生的深刻變化,對化的要求十分迫切,是化深度介入商品數字化的契機。中國ECR委員會聯合京東、阿里、IBM、華潤萬家、沃爾瑪等零售商、品牌商、服務商共同發起的“商品數字化”倡議,要求遵循國際商品數據格式,規范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商品數字化應用。
柴躍廷認為,區塊鏈一定是下一步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技術之一,因為最核心、最根本的并不是數據不可篡改,而是要提升信息網絡的可信度,構建可信任的信息網絡。區塊鏈帶來的結果就是把邏輯上的大數據變成物理上的小數據,激活數據市場。區塊鏈會帶來的巨大市場機遇,就是激活大數據市場。
應對零售業新變化需要的,包括但遠遠不止于傳統的提高供應鏈效率,打通供應鏈環節的。據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信息化部主任郭衛華預測,在數字中國主導的將來,產品從生產企業出廠不再僅僅只有實物或者樣品,還需要配套商品虛擬形式的數字化信息,這才是未來數字時代的產品配置,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將持續不斷引導行業實現產品信息數字化。當前,規模化產品數字化還存在系列問題,需要通用使生態互認、需要公共基礎資源降低數字化門坎、需要全球解決方案互連以及數字化水平評估體系等等。要解決的首先是商品屬性,也是構建商品內容的DNA基礎元素;然后是商品模組體系,即描述相關要素組合產品的行業特征;還有全球認可的商品分類體系。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按照全球統一打造的國家數據資源庫,現在已經突破8300萬種商品的數據。在基礎服務方面,該中心在全國建立了32個商品數字化服務工作站,幫助企業實現商品數字化并建立全球互通的數字產品管理解決方案。同時,對企業產品數字化水平進行綜合評估,圍繞性、時效性、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多方面開展,能使企業更了解自己產品數字化程度,并不斷完善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