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國際標準話語權 上海有望構建中醫藥國際標準“上海模式”
- 發表時間:2018/06/21
- 來源: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程琦6月11日報道:近日,上海市政協收到了一份來自于政協委員、上海市質監局局長黃小路的提案。提案稱,為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促進中醫藥及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結合上海建設中醫藥國際化高地的目標,建議在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國際化研究所的基礎上籌建中醫藥國際化研究院。
原來,自上海市開展大調研以來,上海市質監局多次就國際化問題來到上藥集團、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國際化組織中醫藥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等單位開展大調研,甚至上海市質監局局長黃小路還帶隊展開了提升上海國際化水平,加快建設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化高地的專題調研,并將調研結果轉化為提案,于今年5月提交到了上海市政協。
化水平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產業核心競爭力乃至綜合實力的強弱。從國際上看,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無不把化作為國家戰略,把競爭作為科技、經濟競爭的制高點,積極掌握國際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在大調研中,上海市質監局發現,近年來,中醫藥廣泛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約有8萬所機構提供中醫醫療服務,中醫藥服務的年市場份額高達500億美元,巨大的市場潛力引起韓國、日本等國在爭奪中醫藥國際話語權方面的激烈競爭,化已成為中醫藥國際化的必經之路。
通過制定國際搶占國際話語權已成為中醫藥國際化競爭的焦點。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上海積極推進中醫藥國際化,積極開展ISO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秘書處的申請籌建工作,并于2009年9月取得成功。2015年6月,上海進一步整合中醫藥化資源,成立了中醫藥國際化研究所,為上海中醫藥國際化高地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在大調研中還發現,盡管中醫藥國際化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但還存在國際化水平不夠高、國際合作與交流不夠深以及人才短缺等問題。
如,中醫藥國際化研究所下屬的ISO/TC249秘書處著力加強國際制定,已正式發布28項中醫藥國際,正在研制的國際46項,實現了ISO領域中醫藥國際零的突破。但由于中醫藥國際化工作起步較晚,與上海中醫藥國際化高地建設目標以及構建中醫藥國際的“上海模式”任務存在一定差距;由于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目前既精通中醫藥專業技能又掌握化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極為短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上海中醫藥國際化的深度發展等。
“中醫藥是我國的原創醫學,目前中醫藥國際化已成為國家戰略,《國家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以ISO/TC249為重點,建設中醫藥國際化體系,通過化手段引領和支撐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睘榇?,黃小路提出了《關于籌建上海市中醫藥國際化研究院的建議》的提案,提交至上海市政協,通過對大調研的總結,為上海建言獻策。
黃小路在提案中稱,籌建中醫藥國際化研究院是上海打造中醫藥國際化高地的重要舉措之一,能夠為深入推進中醫藥國標化工作、搭建更為有效的中醫藥國際化交流平臺,促進中醫藥產業國際化、廣泛向世界傳播中醫藥文化提供堅實的支撐和服務。
對于“中醫藥國際化研究院”的籌建,黃小路建議要對標國際最高,以國際視野系統謀劃籌建,由國家管理委員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由上海中醫藥大學承建,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上海市衛生和計生委員會以及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提供指導與協助。
“建議在籌建過程中給予政策支持?!秉S小路認為,中醫藥國際化工作是一個全球參與、各國協商一致的過程,研究院的建設將覆蓋化、臨床、科研、教育、產品認證等中醫藥全產業鏈,建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在場地建設、設備采購、信息化建設、科技研發、出國交流等方面給予財政經費保障。
此外,黃小路還建議,將中醫藥國際化研究院建設成綜合性工作平臺,該平臺要集中醫藥國際化、科研、教學、人才培養、產業化為一體,開展中醫藥國際體系研究,確保我國在中醫藥/傳統醫學國際化競爭中的主導地位,并承擔ISO/TC249秘書處及WHO、WFCMS相關中醫藥化組織工作,服務中醫藥產業化及國際市場拓展,支撐海外中醫中心建設。
黃小路說,中醫藥國際化研究院的建設離不開完善人才培育機制。他建議,依托上??萍紕撔轮行牡娜瞬耪撸ㄔO一流的中醫藥企業創建創新型人才基地,打造一支國際化的人才梯隊,促進我國中醫藥“走出去”,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