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啟動“虛擬養老院” 不出門享受標準化服務
- 發表時間:2018/04/11
- 來源:
日前,西安市首家“虛擬養老院”在該市蓮湖區金寶美養老服務中心啟動,該中心通過引進“互聯網+智能化養老服務管理平臺及智能養老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健全老人檔案,全面錄入老人的信息。當老年人有服務需要時,可以利用手機、智能手環等智能終端呼叫管理平臺。平臺就會按照呼叫者的需求,派養老護理員上門為老人提供服務。
“虛擬養老院”是利用“社區+互聯網+多元服務”的理念,為老人提供便利購物、健康體檢、入戶家政、社區配餐和日間照料服務,利用網絡技術實施“互聯網+智慧養老”。通過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老年人不離開熟悉的家庭環境就能享受與在養老院一樣的服務,這一模式引發眾多關注。
目前,家庭養老仍是我國主要的養老方式,然而,當今家庭規模向小型化發展,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逐漸變弱,家庭養老尋求社會資源的支持已成為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依托現代通訊技術的“虛擬養老院”就應運而生了。
據蓮湖區老齡委相關人士介紹,低保戶老人、城鎮“三無老人”、特殊家庭老人享受“虛擬養老院”,將由政府兜底服務;對低收入家庭老人、空巢老人進行政府補貼服務;對60周歲以上、需要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提供養老服務的老年人進行市場化收費服務。此舉不僅可以化解養老機構在社會場地、資金、人力等面臨的難題,還能夠優化養老服務效能,充分滿足城區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實際上,“虛擬養老院”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早在2007年,全國首家虛擬養老院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就在蘇州市姑蘇區正式成立了,專為為高齡、空巢、特困老人提供上門居家生活照料服務。
近年來,全國不少地區都在嘗試設立“虛擬養老院”。比如,按照2017年發布的《四川省“十三五”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四川省未來的“養老藍圖”里就包括借助互聯網技術建設建設“虛擬養老院”等相關內容;蘭州市則充分利用三維數字社會管理系統,搭建民生服務平臺,致力于
化虛擬養老院建設,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創建了全國第一家由政府主導、企業加盟、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虛擬養老院,同時先后制定下發了《加快推進蘭州市民政
化工作實施方案》《蘭州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蘭州市目前虛擬養老院已有11萬名老人注冊入院,服務總量達到670余萬人次。
“虛擬養老院”可以被看成“智慧養老”的探索成果,也是解決現實難題的必要之舉。虛擬養老院的形式是“虛擬”的,但養老服務卻是“實在”的。“老人雖然住在家中,但是接受的不是傳統意義上自己照顧自己的居家養老,而是由社區提供如同養老機構一樣的全方位服務。”全國老齡辦宣傳部長刁海峰對虛擬養老院評價說,既可減輕老年人家庭的經濟負擔,滿足老年人“戀家”情結,又可減輕機構養老服務的壓力。虛擬養老院,符合中國國情,有推廣價值。
然而,有專家表示,目前制約虛擬養老院發展的最大瓶頸是養老護理員面臨巨大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養老護理員的工作辛苦程度與工資待遇并不成正比。因此,為了吸引更多人來從事養老護理行業,有關部門有必要出臺一些配套措施,加大虛擬養老院護理員的扶持和培訓力度,對養老護理員給予一定的社保補貼,以減輕虛擬養老院的用工成本,逐步穩定養老服務隊伍,實現養老護理隊伍專業化。
2017年4月,由蘇州市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承擔的虛擬養老院服務化試點通過了省級服務業
化試點項目考核評估。此次獲得國家級試點項目立項,將進一步推動智慧居家養老服務行業通過規范化、化、專業化的閉環管理模式,實現服務管理的主動性和服務質量的可控性。
對此,專家建議,“我國應多設立虛擬養老院化試點,政府主導為最佳。”同時,在保障資金充裕的前提下,進一步促進依法經營和規范運作,便于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養老敬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