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欣欣向榮和鋼鐵工業的飛速發展,近年來鋼鐵工業標準化工作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標準委的領導下,在改革的道路上同樣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健全了標準化工作機構,促進了標準化向市場經濟機制轉型; 強化了行業標準協調與分工,提高了行業標準制修訂水平;建立了新型標準體系; 配合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換代,提高了標準水平;突出重點技術產品,制定了高質量先進標準; 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加快了與國際接軌; 注重人才培訓,加強了行業標準化隊伍建設. 一 健全標準化工作機構, 向市場經濟機制轉型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從事冶金行業的標準化工作,其標準化范圍包括鋼鐵、耐火、焦化、炭素、鐵合金、礦產品、冶金機電、冶金計量、軍工、冶金地質、工程建設、節能、環境保護等領域。標準化工作方針是:以市場為導向,接受政府指導;以企業為主體,依靠中介機構;服從國家的標準體制轉型戰略,制定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的鋼鐵標準。為了強化冶金行業標準化轉制和管理,我會在標準化機構建設方面做了三件事,也就是向市場經濟機制邁出了有力的三步. 第一步,2001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成立協會質量標準化工作委員會時,在其工作委員會下單獨設立了標準化辦公室(設在冶金信息標準研究院),負責冶金行業標準化的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承接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任務并及時組織實施、監督,負責協調有關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的分工。 第二步,要求冶金行業標準化的主要技術歸口單位--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轉軌,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中介機構。該院是冶金行業標準化工作的中堅力量,鋼鐵行業標準體制要轉型,冶金標準院首先要轉軌,從計劃經濟徹底轉到為市場服務的軌道上來。近年來冶金標準院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實現了五個轉變: 思想觀念的轉變, 工作層次的轉變, 工作方式的轉變, 工作領域的轉變, 工作目標的轉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走出了標準研究、制修訂和服務為一體的、能與國際接軌的自立于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之中的獨特的道路,在國內外豎起了一個產鋼大國鋼鐵標準化研究機構的形象。 第三步,健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制修訂的具體業務由各專業技術委員會負責,我們已經成立的技術委員會有: 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全國耐火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全國標準樣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冶金分技術分委員會等。 按照國標委和國家發改委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本行業專業設置較合理、總體運行良好、技術委員會委員工作變動較大等實際情況,對上述技術委員會及其分技術委員會進行了整頓。對委員會進行了調整和重新登記,對標準制修訂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和落實,對秘書處承擔單位的支撐和保障情況進行了摸底了解。通過整頓,這些技術委員會正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適應市場經濟機制的以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和程序制定自愿性標準的技術委員會。 下一步的工作是,根據行業發展的需要,籌備成立新的標準技術委員會,例如,根據市場對行業標準化的需求,需要成立的標準技術委員會有:全國鐵礦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冶金原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生鐵和鐵合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冶金環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冶金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冶金電信標準化委員會,冶金建筑標準化委員會等。 二 強化行業標準協調與分工,提高標準制修訂水平 為了提高標準質量和水平,使其工作不重復、不交叉,我們對本行業內的標準化工作進行了分工和協調。分工的指導原則是:協會主導, 標準化總歸口單位組織,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具體運作,注意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具體分工是:協會負責總體和重要工作的確定和協調。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為鋼鐵標準化技術總歸口單位,負責標準化的日常工作和技術歸口管理工作。鋼鐵協會質量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的標準化辦公室掛靠冶金信息標準研究院。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鋼產品標準化制修訂、標準的解釋等工作;全國耐火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耐火材料標準制修訂、標準的解釋等工作;冶金機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本行業的機電產品標準制修訂、標準解釋等工作。中國標協冶金分會負責本行業標準化培訓工作,冶金行業標準工作近幾年不斷增加新的人員,為了做好行業標準化工作,搞好企業標準化工作,冶金標協組織有關標準化工作的專家對從事企業標準化工作的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提高標準化工作人員的業務知識,使其更好地完成企業標準工作、更好地參與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全國標準樣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冶金分技術分委員會負責本行業標樣研究復制、技術審查、組織對標樣質量抽查、技術和信息交流、成果推薦等工作。本行業各技術歸口單位工作分工明確、職責分明,保證了行業標準化工作的正常運行。 為了使所制定的各項標準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公正性和通用性,嚴格運作程序很是必要。為此,我們在轉發計劃任務時對標準化技術歸口單位和標準起草單位有明確的規定并填報相關的資料,規定如下: 1從強調行業標準計劃的嚴肅性和時效性、保證按時按質完成制修訂工作出發,各起草單位在接到標準計劃后一個月內,填好完成標準制修訂進度情況表(隨文轉發,略)并報有關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或技術歸口單位,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初審后報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或技術歸口單位返回鋼協標準化辦公室。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或技術歸口單位要對標準制修訂項目的進度情況實行監督。 2 標準第一起草單位在接到任務后,應認真研究組織落實工作任務,從國家利益、行業發展、提高產品質量、促進國內外貿易的需求出發,按國家的有關規定并結合WTO/TBT的原則做好標準的起草工作,強制性標準應完全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和WTO/TBT的要求做好起草工作。 3 為確保標準制修訂工作完成和高質量的標準文本,要求指派具有資格的專家擔任起草工作,有關標準起草的格式問題與冶金標協聯系。 4 起草過程中遇到重大原則問題,專業技術歸口單位報鋼協標準化辦公室協調,力保標準質量。 鋼協按進度表要求檢查、監督標準計劃項目落實情況,保質按時完成標準制修訂任務。 三 進行標準改革,建立新型標準體系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標準體系、結構和內容已不適應我國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需要,也不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為此,我們根據國標委關于標準改革的精神,積極組織實施了鋼標準結構和內容的改革,堅持改革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經過幾年的努力,鋼標準正在逐步實現由生產型向貿易型,由資源型向技術型的轉變。在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統一組織實施下,通過基礎、鋼板與鋼帶、鋼管、鋼筋等14個專業組的積極工作,各類標準之間的協調銜接得到改善,標準的體系和結構正在向科學、協調、國際化方面轉化。 1 基礎標準已得到充實、完善 近幾年先后組織制定了《鋼鐵及合金牌號統一數字代號》、《》、《鋼及鋼產品-檢驗文件的類型》等基礎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同時完成了《》、《》、《》等標準的修訂工作。基礎標準水平已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 標準的通用性提高,標準間縱橫關系逐步得到協調 如:通過對3個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國家標準的合并和12個異型鋼管行業標準的合并,對19個已落后和多年不被使用的標準的廢止,制定通用標準,簡化標準內容,修訂牌號和成分設計與表述方法。鋼管標準由原來的71個減少到42個,牌號和成分也與國際公認的ISO、API、ASTM標準和我國的基礎標準較好地銜接。 3 標齡過長問題有所改善,標準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為了進一步提高冶金行業標準的整體水平,促進冶金產品升級換代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更好地滿足貿易需求,根據原國經貿行業[2003]123號《關于開展行業標準復審工作的通知》和《行業標準管理辦法》的規定,重點對現行的1995年(含1995年)以前黑色冶金行業標準進行復審確認工作.這次行標復審確認工作是鋼協成立后行業標準工作的主要任務,為了確保高質量完成清理工作,鋼協制定了相關的規定:“原則上應廣泛征求企業、科研、學術團體、經銷、高等院校等單位的意見,充分考慮各方面意見,結合當前市場需求、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實際情況,與國際標準和國外標準的對比、充分考慮國家安全、節能、環保要求。”。行標復審確認的工作,鋼協主要依靠各標準化技術歸口單位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對現行行業標準進行清理整頓。目前標準清理工作己經完成,共對311項長標齡標準進行復審,其中188項標準確認有效,64項標準不能完全適用市場需求應修訂,有61項標準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作廢。 4 標準內容向更好地體現實用性和貿易性方面轉變 標準內容的改革是鋼標準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在內容上向國際靠攏取得可喜的進展。某些過細、過死,搞“一刀切”的內容已得到調整。例如在修訂熱軋帶肋鋼筋標準時,采用國際標準,放開了化學成分的下限,讓生產企業根據生產工藝、產品規格等變量進行調整,使產品既滿足了用戶需求,又符合國際鋼筋標準通行做法。又如,在標準中都增加了“訂貨要求”的內容,標準中的必保條件減少、協議條款增加,使標準更便于貿易。 四 配合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換代,提高標準水平 為了適應冶金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換代和淘汰落后工藝的需要,加大了冶金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力度。制修訂標準原則上重點放在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產業結構調整、高新技術推廣、入世急需且發展和保護民族工業、采用國際國外標準、長標齡低水平標準修訂等項目,在編制標準計劃時充分考慮了標準化的市場功能和政府功能,使標準化工作更好地體現國家經濟建設、國家政策導向、入世急需和為企業生產及貿易服務的要求。編制標準計劃突出特點:1.高新技術轉化和先進實用技術轉化;2.促進產品升級換代、產業結構調整;3.入世急需、規范市場、填補空白、完善標準體系;4.加大長標齡低水平標準修訂。如抗菌不銹鋼產品在我國是一種新開發的產品,這種鋼材是在鋼內加入抗菌作用的金屬元素,經過抗菌處理后,有一定殺菌作用,這種鋼材廣泛應用于食品、餐飲、醫療、建筑等行業,國內市場前景看好,有較大的市場需求。2004年將“抗菌不銹鋼”納標后,預計通過標準轉化后,將加快抗菌不銹鋼產業化發展,提高該產品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又如微碳錳鐵是主要用于生產不銹鋼產品的合金原料,我國每年不銹鋼需求量及產量在不斷攀升,2005年~~2006年我國不銹鋼產量將達到500~~600萬噸,不銹鋼中主要元素是金屬鎳、鉻,我國是貧鎳、鉻國家,為了解決資源危機,我國將發展以錳代鎳的200系列不銹鋼,這樣將需要大量的低碳低硫錳鐵,微碳錳鐵是200系列不銹鋼的合金原料,鑒于我國沒有相應的標準,急需制定相應的標準,填補國內空白,因此2003年開始將其納入標準制定計劃,通過制定標準推廣該產品,推動微碳錳鐵的生產應用,改變不銹鋼現有的產品體系,充分利用我國資源優勢,促進我國的不銹鋼生產。再如“高爐參數指標標準項目”的修訂,主要是針對淘汰落后工藝、引導行業技術進步,如參數指標規定不得小于300立方米的高爐,并增加了節能、環保等要求。 2002年到2004年我協會制修訂行標項目233項(產品標準為170項、標樣為63項),其中修訂139項(不含標樣),制定31項(不含標樣),目前己經完成制修訂65 項,進入審定階段的 80項,其余88項將在2005年可以基本完成。三年來冶金行業的標準體系有了明顯的改善,體系更加合理,標準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2002年以前我國冶金行業標準為702項,其中400余項標準是1995年以前制修訂的,約占行標總數的57%,其包括了1990年以前制修訂的標準約340項,約占行標總數的34%,此類標準標齡長,標準中有些技術指標落后,如力學性能低、精度過寬、過低、牌號不全、標準內容過死等。這些標準制修訂項目完成后,冶金行業標準將達到 733項,其中1995年以前的標準降為276項,約占行標總數的37.6%,標準整體水平得到改善。 五 突出重點技術產品,制定高質量先進標準 根據行業標準工作發展的需要,2003年4月我們鋼鐵協會召開了全國冶金標準化工作會議,此次會議是國家冶金工業局撤銷后,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出面,第一次組織召開的行業性標準化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共同探討冶金標準化工作如何適應入世后的新形勢,交流工作經驗,探索新的更有活力和效率的工作機制,以提高我國鋼鐵行業和冶金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明確今后幾年冶金標準化工作的目標和重點。 會議針對行業重點鋼鐵品種發展的趨勢,提出成立九個重點產品標準工作組,以企業為主體,發揮企業在行業標準化工作中的作用。為此制定了重點產品標準工作組細則,規范了工作組目標、程序、任務、職責等要求。工作組的主要任務是:調查研究國內外生產、貿易和使用情況;分析對比國內外標準;規劃標準體系;提出標準制修訂項目;確定和認證重要技術指標,使國產重點鋼鐵產品標準更好地適應國內外市場競爭的需要。
九個重點產品工作組構成如下
工作組 |
組長單位 |
副組長單位 |
參加成員單位 |
熱軋薄板 |
武鋼 |
寶鋼、鞍鋼、冶標院 |
本鋼、梅山鋼鐵公司 |
冷軋薄板 |
鞍鋼 |
寶鋼、武鋼、冶標院 |
攀鋼、本鋼 |
汽車板 |
寶鋼 |
武鋼、鞍鋼、冶標院 |
攀鋼 |
涂鍍板 |
寶鋼 |
鞍鋼、武鋼、冶標院 |
邯鋼、首鋼 |
高強度結構用中厚板 |
舞陽鋼鐵公司 |
鞍鋼、冶標院 |
濟鋼、重鋼、上海浦鋼 |
鋼筋 |
首鋼 |
萊鋼、湘鋼、冶標院 |
鞍鋼、濟鋼、沙鋼、漣鋼、承鋼、唐鋼、上海一鋼 |
熱軋H型鋼 |
馬鋼 |
萊鋼、冶標院 |
鞍鋼 |
冷彎型鋼 |
上海工藝所 |
武鋼漢口軋鋼廠、冶標院 |
廣州鋼管公司、天津淮海冷彎型鋼有限公司、上海佳藝冷彎型鋼有限公司 |
不銹鋼 |
太鋼 |
上海一鋼、冶標院 |
上海浦鋼、上海克虜伯、上海五鋼、寧波寶新、張家港浦項、大連鋼廠、長特、撫鋼 |
一年多來,這些工作組按2003年全國冶金標準化工作會議的要求和工作組實施細則開展了相應的標準化活動,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實踐證明,這是新形勢下行業標準化工作一種很好的形式。 六 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加速行業標準化工作與國際接軌 根據國際標準化工作分工, 我們冶金行業負責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11個技術委員會(TC)和36個分技術委員會(SC)的國內技術歸口管理并參加其工作。目前我們參加國際標準化活動已經從過去的只是對國際標準文件回復意見、投票表決、參加少量會議,以及僅在重點領域全過程跟蹤和派專家代表直接參與國際標準起草工作,進入到承擔部分秘書處和工作組召集人,實質性參與和控制具體國際標準制修訂項目的第三階段。由于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工作,使我們體會到,參加國際標準化活動對擴大中國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影響、積極采用國際標準以提高國內行業標準水平、體現產業的技術和資源特點、以及維護產業的貿易利益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 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 我們每年接收處理ISO技術文件1000多份,組織近百名專家參與30-50個國際標準制修訂項目。三年來,共組織約150人次,參加了25個國際標準會議和10個考察團。作為主要起草國承擔了18項ISO標準的制修訂。通過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一方面,積極吸取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另一方面, 努力爭取把我們國家的技術和先進指標納入到國際標準中去,維護我們國家的利益。 2 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技術秘書處 1993年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承擔了ISO/TC17/SC17“盤條與鋼絲產品”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工作。2001年組織修訂并發布了ISO 16120-1至16120-4四個制絲用非合金鋼盤條國際標準;2002年組織修訂并發布了ISO 8458-1至8458-3三個機械彈簧用鋼絲國際標準。2004年組織修訂并發布了ISO 16124盤條尺寸偏差和ISO 16650胎圈鋼絲兩個國際標準。這9個標準的出版不僅使盤條和鋼絲產品的國際標準更加完善、更加系列化和更加科學合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國鋼鐵行業在國際標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盤條方面,4個ISO 16120制絲用非合金鋼盤條標準都是以我國提出的草案為藍本的,我國的鋼種和鋼號及其技術條件都在標準中得到反映;ISO 16124盤條尺寸和偏差標準是由我國GB14981盤條尺寸偏差標準轉化而成,對盤條的尺寸和偏差進行分檔分級科學合理,檢驗方法既與國際接軌,又便于我國的企業具體實施。在鋼絲產品方面,ISO 16650胎圈鋼絲標準是按照我國GB 14450胎圈鋼絲標準制定的,在胎圈鋼絲的品種,直徑系列、強度級別分類、鋼絲的屈強比、殘余扭轉的檢測和鍍層質量要求等方面都反映和體現了我國的胎圈鋼絲產品在國際標準中的技術水平。 2003年和2004年,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又分別承擔了ISO/TC17/SC15“鋼軌及其緊固件”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和ISO/TC132”鐵合金”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工作。 通過承擔秘書處工作,擴大了中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影響,加強了與世界各國在冶金標準化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掌握了國際標準制修訂的主動權。為提高我國鋼鐵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為使我國由產鋼大國走向鋼鐵強國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七 注重人才培訓,加強行業標準化隊伍建設 根據近幾年冶金行業標準化工作新的人員不斷增加的現實,為了做好行業標準化工作,搞好企業標準化工作,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委托冶金標準化協會每年組織有關標準化專家開展標準化知識宣貫工作,有針對性的對從事企事業標準化工作的人員進行基礎知識培訓,提高標準化人員的業務知識,加強冶金行業標準化隊伍的建設;我們委托冶金標準協會對新標準的宣講,推動了新標準的實施工作。三年來參加標準化知識培訓和新標準宣貫人員有300余人次。 八 今后的工作構思與打算 國標委提出的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適應市場,服務企業,加強管理,國際接軌;工作目標:建立科學高效、統一管理、分工協作的管理體制;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標準體系;面向市場、反應快速的運行機制;企業為主、廣泛參與的開放式工作模式。根據這一指導思想,結合冶金行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特點,我們提出了如下工作構思: (一) 基本目標 通過對現行標準體系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新的冶金標準體系;繼續標準結構和內容的改革,充分體現標準的貿易性;廢止一些落后標準,修訂一批不適應要求的標準,制定一定數量的填補品種空白、高附加值、市場急需的產品標準,使標準整體水平明顯提高;積極推進采用國際標準,基礎和方法標準要盡可能等同采用國際標準;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研究,提出具體方案,落實具體標準;加大宣傳力度,改革管理和工作程序,進一步發揮企業在行業標準工作中的主體作用;搞好標準化工作的隊伍建設,形成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二) 主要任務 1 加強專業技術委員會的組建工作 目前冶金行業中有的專業還沒有成立技術委員會,今后幾年將加速組建如金屬礦山、鐵合金、炭素材料、節能、環保、弱電、電信、冶金建筑等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使整個冶金標準化工作按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運轉。 2 研究和完善標準體系 在認真分析我國冶金行業現行標準體系的基礎上,結合對國際和工業發達國家標準體系的研究,提出一個切實可行、與國際接軌、先進合理、科學完善的標準體系. 3 做好重點產品的標準制修訂工作 根據生產情況和用戶需求,要重點做好冷軋和熱軋普薄板、不銹鋼、鋼結構用鋼和熱軋鋼筋等產品的標準制修訂工作。同時對其他不適應的標準要及時修訂,對高新產品和材料要適時制定標準。 4 進一步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 組織更多的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共享國際標準化領域的技術資源;承擔更多的國際標準制修訂項目,轉化重點技術國家標準為國際標準;積極采用國際標準,方法和基礎標準要盡可能等同采用國際標準。 5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提高行業標準化水平的關鍵.我們將繼續通過標準化研究機構、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企業等各種渠道和力量,加強對從事標準化工作人員的培養。通過國內外合作交流、舉辦學習講座、外語和專業培訓、參加課題研究等,提供機會,創造條件。標準化研究機構要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機制,吸引人才。技術委員會和分技術委員會要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與企業協商,使其從事標準工作的技術隊伍相對穩定并提高。
二OO四年十二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