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來,在原國家經貿委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化工行業各技術歸口單位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全體標準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化工行業標準化工作取得了較大地發展,對化學工業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將2002年以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 化工行業標準化工作的基本情況 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一個多品種、多層次、服務面廣、配套性強的重要基礎產業,同時它又是資金密集、能源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產業。為此,許多經濟發達國家都采取優先發展、優先投資和優先增長的戰略,將化學工業擺在國民經濟的發展前列。 化工標準化工作是我國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工產品標準占全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10%以上,有關化工產品的國際標準(ISO)也占10%以上。 1、專業分布 化工行業標準涉及的專業主要有:無機化工、有機化工、農藥、化肥、合成材料、橡膠制品及輔助材料、涂料和顏料、染料和染料中間體、化學試劑、化學氣體、化學助劑、表面活性劑、催化劑、信息用化學品、水質與水處理藥劑、化學礦、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化工機械與設備、化工工程式設計和施工等。 2、技術機構 通過多年積累,化工行業已建立健全了專業配套、統一協調的組織管理體系,形成了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標準化工作人員隊伍。目前,由我協會管理的化工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技術歸口單位57個,其中全國性標委會14個、全國性分標委會33個、化學工業標委會6個、只做為技術歸口單位的4個。同時,中化化工標準化研究所、中國化工裝備協會、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和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化工工程委員會是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委托,分別負責歸口管理化工產品、化工機械與裝備、化工工程設計和化工化工工程施工專業的標準化工作的技術機構。 3、標準數量 截止到2004年6月,化工行業共有標準3717項,其中:化工國家標準1976個,其中強制性標準261個,占標準總數的13.2%;化工行業標準 1741個,其中強制性標準233個,占標準總數的13.4%。 4、采標情況(包括等同、修改、參照) 化工國家標準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國家標準1327項,占67.2%;化工行業標準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國家標準601項,占34.5%;總采標率為52%。 二、 在化工行業標準制修訂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理順工作關系,加強規范化管理 1、理順關系,明確職能。2001年國家機構改革后,根據協會的任務和職能,原國家經貿委委托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負責化工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石化協會為了加強對化工行業標準化的管理,充分發揮各標準化工作機構的作用,印發了《關于加強化工行業標準化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各標準化工作機構的職能和分工。從而理順了工作關系,保證了工作的銜接,建立了新的工作體系,為今后標準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制修訂化工行業標準主要包括化工產品標準、化工裝備標準、化工工程設計標準和化工施工標準。 2、加強基礎建設。為全面了解化工行業標準化情況及存在問題,石化協會對各技術歸口單位和標委會進行了問卷調查,建立了基本信息庫。同時,為協助原國家經貿委摸清行業標準情況和建立行業標準庫,開展了化工行業標準化現狀調查,按文件要求填報了化工行業標準化基本情況及標準名稱數量等7個附件材料,從而對化工標準化的組織機構、人員和標準狀況進行了全面地了解,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3、加強規范化管理。為規范行業標準的報批材料,我們印發了《關于化工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申報及標準報批材料有關要求的通知》,統一了表格樣式和標準報批清單。擬定了《關于化工行業標準化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并在化工行業標準化工作會議上進行了討論,準備進一步修改后正式印發。 4、為按國家要求做好行業標準的出版工作,統一了化工產品和化工機械的標準出版單位,并對出版標準的質量和有關工作環節提出了具體要求,從而保證了出版標準的時間和質量。 (二)認真做好化工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幾年來,石化協會根據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有利于推進與國際慣例接軌,有利于我國工農業發展,有利于安全、衛生、環保,有利于規范市場等原則,積極貫徹落實“采標”方針,認真做好化工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1、組織編制化工行業標準項目計劃438項; 2、審查、報批行業標準335項; 3、對272項強制性行業標準進行了清理,廢止3項、20項轉為推薦性行標; 4、對標齡超過5年,尤其是1995年(含)以前批準公布的1197項行業標準進行了復審,并下達了復審結論。其中確認的750項、需修訂的326項、廢止的121項;在復審總數中,包括化工產品標準861項,其中確認的520項、需修訂的246項、廢止的95項;化工工程建設設計施工標準336項,其中確認的230項、需修訂的80項、廢止的26項; 5、清理、匯總和編制了強制性化工行業標準目錄,并對強制性化工行業標準采用國際標準情況進行了調查,確認有641項化工行業標準采用了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其中化工產品標準568項、化工工程設計標準73項; 6、印刷及出版行業標準252項; 7、布置了6個已經到屆行業標委會的換屆工作; 8、受國家發展改革委委托,組織、督促、檢查指導完成了《農藥有害物質限量》等3項課題研究項目。 9、2003年組織召開了機構改革后的第一次全國化工行業標準化工作會議。 10、與其他協會一起,進行了修改《標準化法》的研討工作。 (三)積極做好標準宣貫和為企業服務工作 1、制定標準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實施標準,而正確地實施標準,又在于讓有關人員掌握標準的概況,理解標準的內容,因此做好標準宣貫工作是確保標準正確實施的有效措施。各技術歸口單位和各技術委員會對標準宣貫工作非常重視,基本上做到每頒布一項新標準,接著就舉辦有生產企業、使用單位及質檢人員參加的相關的培訓班,目前,標準宣貫培訓工作已經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常年性的工作。 2、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主體地位更加突現,“適應市場,服務企業”,已經成為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幾年來,各技術歸口單位和各技術委員會在為市場為企業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全國輪標委借鑒國外經驗,根據市場產品規格變化快的特點,組織編制了《中國輪胎輪輞氣門嘴標準年鑒》,而且每年修訂一次,從而滿足了企業和市場的需要;全國橡標委雜品分會不僅為企業提供標準咨詢,而且為企業辦理代查、代購、代檢、代譯、網上查詢等服務;全國涂料標委在內墻涂料、溶劑型木器涂料標準發布后,無償地為企業提出的大量的疑難問題做口頭解釋和書面說明;全國染料標委會針對企業所用檢測用品不統一、質量差和缺少專用設備等問題,組織專家進行研究和研制,制作了專用的纖維、濾紙和檢驗儀器,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全國橡塑機械標委會完成了對《橡塑機械專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目錄》的修改,幫助企業完善本企業的標準體系;膠帶標準化技術歸口單位翻譯了15篇膠帶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刊登在膠帶行業內部刊物上,使本行業企業可以及時了解國內外膠帶技術的發展水平。 (四)努力做好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工作 化工行業一直比較重視采標工作,早在化工部期間,就制定了“八五”后二年和“九五”期間采用國際標準項目計劃及任務目標。提出“八五”后二年和“九五”期間化工主要產品的采標率要達到65%;力爭在“九五”期間使化工主要產品做到按國際標準和國外通行的專業標準組織生產。我國加入WTO以后,石化協會更加認識到采標工作對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重要作用,因此,不管大會小會都注意宣傳采標工作的重要性,并作為重點工作加以強調,同時,認真落實《“十五”期間ISO、IEC國際標準轉化計劃》做到在標準項目計劃中優先安排。各技術歸口單位和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也為提高采標率做了大量工作,如:加強標準資料的收集和國際市場的調查研究,積極跟蹤相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做好標準的翻譯工作;加強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與現有國標和行標的技術與設備的對比工作,找出差距,并提出縮短這些差距的可行性方案,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積極推進采標工作。 三、化工行業標準的重要作用 多年來,化工行業標準在化工生產的經營活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化學工業的發展,而且提高了化工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了企業競爭力,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成為組織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手段和科學管理的基礎。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和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物質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對產品在安全、環保、有利人身健康、節約資源、規范市場、有利我國進出口貿易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一切,都不僅使得標準化的作用日益明顯,而且這種作用無論從深度到廣度都得到了進一步地增強。下面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一)制定《》行業標準 2002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國辦發[2002]52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通知》精神,硝酸銨將禁止作為化肥銷售;生產硝酸銨化肥的生產廠在沒有落實農用硝酸銨改性措施前,一律暫停生產。一時間,硝酸銨生產廠紛紛減產甚至停產,給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嚴重的困難。但是硝酸銨作為硝態氮肥,對某些農作物又是不可或缺的。鑒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延續性和農業生產的需要,國家允許將硝酸銨作改性處理后形成硝態氮肥,使之失去爆炸性,然后作為化肥銷售和使用。 全國肥料和土壤調理劑標委會根據國家的這一政策,提出了用作為硝酸銨的改良產品,而且是改性后的理想產品之一。因為除具有硝銨的基本優點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1、有效改善了硝酸銨易結塊和熱穩定性差的缺點,可防止在貯存和運輸中引起火災和爆炸; 2、肥效快、氮損失小,由于在硝酸銨中添加了鈣,使得養分更加全面; 3、作為中性肥料,施入土壤后不會造成土壤板結,對酸性土壤具有改良作用,同時能降低活性鋁的濃度、減少鋁對磷的固定,促進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動; 4、由于添加了碳酸鈣,降低了生產成本,使產品具有價格優勢。 為此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提出了制定《》行業標準的計劃(已列入2003年行標計劃),目前此標準正在審查中,不久將報批。該標準的出臺不僅貫徹了國家的產業政策,而且更有利于安全、環保和規范市場。 (二)修訂《》()行業標準 2003年4月一場突如起來的“非典”災難席卷北京,急需大量的次氯酸鈉等消毒產品。全國化學標委會急市場之所急,快速做出反映,三天之內修訂了《》(),并將其上升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在控制產品質量,規范市場,確定抗非典系列消毒液抽查標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化標委還將有關制造非典型肺炎消毒劑的危險化學品過氧化物、含氯化合物和酚類等產品制定出安全資料表(SDS),包括用途、健康危害、急救措施、燃爆性、泄漏應急、貯運注意事項、防護措施、穩定性等等信息發布在國家安全生產管理局的內部參考和中國化工信息網上,給政府決策提供了很好的參考,給消費者的使用提供了必要指導。得到了相關方面的認同與好評。 (三)修訂《》()、《》()、《》()、《》()行業標準 農藥是重要支農物資,與人們的吃飯、穿衣問題密切相關,這些產品生產量大,使用面廣,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而且目前我國農藥產品市場質量堪憂,假冒偽劣現象還十分嚴重,農民投訴較多。多年來各級農藥管理部門均依據上述標準對這些產品實行生產許可證管理,但這些標準標令均超過10年,因此全國農藥標委會提出修訂這幾項標準。通過修訂,將提高原標準中有效成份含量,降低雜質和有害物質的含量,這將有利于規范市場,提高產品質量,保護農民利益,保障人身健康。目前已申請將這幾項標準升為國家標準。 (四)制定《帶壓密封技術規程》行業標準 近二十年來,我國已在連續化生產企業及公共安全領域采用帶壓密封技術,消除嚴重威脅安全生產及公共安全的泄漏事故達50多萬起,避免了數十萬起火災、燃爆、中毒及環境污染等惡性事故的發生,挽回各種經濟損失達600多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巨大。然而,由于發展的不均衡及其他種種原因,至今國內尚無統一的帶壓密封技術標準;作業人員培訓、密封注劑生產、夾具設計、施工操作要求和安全與防護也都無章可循。為此,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化工工程委員會提出制定《帶壓密封技術規程》行業標準,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列入2003年行業標準項目計劃。該標準的出臺將使該密封技術走向法制軌道,對規范帶壓密封技術市場,保證設備和管道的使用安全和連續運行,減少裝置的停車損失,保護環境,防止火災、爆炸和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保證社會公共安全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標準進入征求意見稿階段的消息在《中國化工報》登出后,中央電視臺又在新聞節目中播出。該標準目前已進入審查階段。 四、行業標準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化工行業同我國技術法規整體現狀一樣,還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技術法規體系,更沒有形成技術法規與技術標準之間既統一又相互配套的關系。目前僅以管理性規章和強制性標準替代或者作為一部分技術法規,其中管理性規章也大多屬于政府部門頒布的行政管理文件,這些法規缺乏可操作性和透明度,并且與市場經濟尤其是WTO的要求相差甚遠。因此,化工行業存在著技術法規由于缺少技術標準的支撐作用,缺乏可操作性;技術標準由于不具備法規的強制作用,執行力度也不夠等問題。 2、《化工標準體系表》有待重新調整和編制。原化工部于1993年編制的《化工標準體系表》,是對1983年編制的化工標準體系表進行修改、補充的基礎上編制的,編制工作完成后,獲得科技部科研成果三等獎。十多年來,該體系表在指導化工行業標準化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的發展、貿易的繁榮,目前的體系表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的形勢需要,應該重新調整和編制,但迫于人員和經費較難起動。 3、利用技術標準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方面范圍和力度不夠。近兩年,化工行業有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經增強了利用技術標準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意識,也進行了一些研究,制定了一些有關的標準,如:全國染料標委會制定了《染料產品中23種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和檢測》標準,為我國染料行業提供了檢測方法和依據,對控制染料產品質量,擴大出口、限制進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目前他們又組織力量開展“染料產品中有害重金屬”和“染料產品中有害多氯苯”等檢測方法的研究;全國肥料和土壤調理劑標委會起草了《肥料中砷、鎘、鉛鉻、汞限量》強制性國家標準,在客觀上構成了我國在化肥領域的技術壁壘,將影響國外化肥特別是磷肥的進口。但總的來講范圍不寬,深度不夠,成果也不顯著。 4、行業標準化經費不足。雖然,近兩年國家對行業標準制修訂經費給了點補貼,但離實際需要還差得很遠,制修訂經費的總原則還是“誰受益,誰出費用”。這樣綜合類、基礎類標準企業不感興趣,缺乏支持力度,標準的缺乏,使得標準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受到限制,標準的技術內容得不到技術更新,直接導致標準水平偏低。同時,標準化工作經費長期不足,標準化人員不能正常參加國際標準化活動,將不利于我國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 5、標準化人才匱乏,青黃不接現象嚴重。現行標準所采用的技術大多是九十年代以前的水平,當時的標準起草人大多都已離開了工作崗位。現在從事標準化的人員絕大多數是中年以上人員,年輕人很少,在現有人員中,能進行國際交流的高級標準化人才是鳳毛麟角,尤其是能夠勝任標準化研究工作的人員更缺乏,從而影響標準化工作的深入開展。 五、今后化工行業標準化重點工作 1、研究探討建立化工行業的技術法規體系;修訂、完善和編制《化工標準體系表》。盡管目前國家還未提出我國的技術法規體系,但我們可以參照國外的做法,結合化工行業的特點,研究探討建立化工行業的技術法規體系,并將修訂、完善和編制《化工標準體系表》結合起來。 2、進一步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建設,重視WTO/TBT通報工作。加入WTO以后,我國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現有的標準水平使得市場準入的門檻很低,國外大量的低檔產品將沖擊國內市場。前幾年,我們也曾做過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建設工作(見工作部分),今后不僅要繼續做,而且還要加強。另外,今后要重視WTO/TBT通報工作,與有關部門建立聯系,積極做好國內外信息的傳遞及評議工作,更好地為國家、為行業、為企業服務。 3、不斷提高標準的技術水平,以滿足與法律、法規的配套。與國際接軌,逐步將原生產型標準轉向貿易型標準,滿足市場經濟和貿易的需要;結合市場需要,修訂一批標齡長,但市場有需求的基礎性標準;制定一批有關化學品安全、環保和保護資源等標準。 4、進一步落實采用國際標準的工作,化工各級標準都要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不僅要提高采標率,而且提高等同、修改采用的比例。特別是要作好出口產品的采標工作,為出口貿易服好務。 5、加強標準化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健全化工行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信息系統,更好的為政府、為行業、為企業作好服務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