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在线观看_亚洲免费观看视频网站_国产盗摄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国产一级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歡迎來到寰標網! 客服QQ:772084082 加入會員
當前位置:首頁>標準動態
國內標準動態

相關標準中黃曲霉毒素限量解讀

  • 發表時間:2019/10/11
  • 來源: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次生有毒代謝產物,人畜攝入后可危害其健康。目前,國際上普遍關注的真菌毒素包括黃曲霉毒素、伏馬菌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與各地區氣候環境條件關系很大,喜好溫暖、潮濕或濕潤的環境,并且大多數化學性質穩定,能經受住食品加工程序。GB2761-2017中規定了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黃曲霉毒素M1、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以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標。在新真菌毒素限量征求意見稿中,增加了伏馬毒素的限量指標。本次重點解讀黃曲霉毒素類指標,主要從化合物性質、限量、污染情況以及防控建議等方面進行解讀,旨在幫助了解真菌毒素和應用。
    黃曲霉毒素性質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AF)最早被發現于1960年,是黃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的次級代謝產物,目前已分離鑒定出12種以上。常見的有黃曲霉毒素B1、B2、G、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其中,黃曲霉毒素B1污染最普遍,危害最大,污染水平約占黃曲霉毒素總量的70%;黃曲霉毒素M1為乳牛攝入被黃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飼料后,在體內經過羥化而衍生成的代謝產物。
    世界范圍內黃曲霉毒素的污染相當廣泛,包括谷物、堅果和籽類、香辛料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被污染的程度最嚴重。其主要原因是食物在田間未收獲前被黃曲霉等產毒菌浸染,在適宜的氣溫和濕度等條件下繁殖并產毒,或未經充分干燥,在儲藏期間產生大量毒素。
    世界范圍內曾報道數起人類的黃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如非洲的霉木薯餅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等。2004年至2005年肯尼亞暴發了迄今史上最大規模的黃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余人,死亡125人,中毒玉米中檢出黃曲霉毒素B1的含量高達4400μg/kg,是罕見的黃曲霉毒素中毒事件。黃曲霉毒素中毒的癥狀一般為一過性發燒、嘔吐、厭食、黃疸、腹水、下肢浮腫等肝中毒癥狀,嚴重者出現暴發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根據我國及世界其他國家、組織的規定,黃曲霉毒素的含量如果在安全限量范圍之內,并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風險。
    黃曲霉毒素限量控制
    黃曲霉毒素B1是影響人和動物健康的主要真菌毒素之一,也是全球食品安全控制中最主要的真菌毒素。200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的全世界食品和飼料真菌毒素法規報告中顯示,除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的規定以外,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各類食品中黃曲霉毒素限量。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的限量范圍為1~20μg/kg,黃曲霉毒素總量(AFB1、B2、G1、G2)的限量范圍為0~35μg/kg。GB2761-2017對玉米、大米、小麥等谷物及其制品,發酵豆制品,花生及其他堅果籽類,植物油,調味品,嬰幼兒食品等均規定了黃曲霉毒素B1的限量;對乳及乳制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等規定了黃曲霉毒素M1的限量。
    新征求意見稿中,為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健康,增加了即食生干堅果及籽類(花生除外)、芝麻醬及含玉米原料的膨化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的限量要求,同時將GB2761表1中“玉米制品”“花生制品”分別修改為“含有玉米原料的谷物制品”“含有花生原料的堅果及籽類制品”,并調整文本中堅果及籽類限量指標描述方式。由征求意見稿看,值得注意的是明確了芝麻醬中黃曲霉毒素B1的限量要求。由征求意見稿表A.1中食品分類看,明確了食用植物調和油及添加了魚油的調和油歸為植物油脂,限量指標為10μg/kg。
    常見可能的易污染食品種類
    2018年歐盟食品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涉及26類食品風險,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單增李斯特菌等)936例排在第一位,其次為真菌毒素(主要是黃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577例。其中,黃曲霉毒素主要涉及的是堅果及其制品,而我國被通報的主要問題也是黃曲霉毒素污染。由我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看,黃曲霉毒素容易污染的食品是花生及其制品,尤其注意散裝花生油或自制花生油(原料問題或未精煉原因)等。另外,也要注意香辛料貯存中可能因溫濕度或吸潮等,容易污染黃曲霉毒素B1。
    防控建議
    黃曲霉毒素的熱穩定性非常好,常規烹調和加熱處理不易分解。目前尚無完全去除農產品和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可靠方法,但只要將其控制在安全限量水平以下,并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風險。
    CAC食品污染物法典委員會(CCCF)頒布過多個真菌毒素類控制規范,強調從原料到消費的整個鏈條的關鍵點控制(HACCP等),黃曲霉毒素類的控制規范涉及花生、無花果、香辛料等。
    生產: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立項了食品安全國家—食品中黃曲霉毒素控制規范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了在采收、儲存、加工等過程中控制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原則,強調原料篩選(去除霉粒)、儲存場所保持干燥及通風、及時隔離受感染的原料(避免交叉污染)、定期監測環境濕度或原料溫度及水分含量等;要求花生水分活度低于0.7,相對濕度低于70%,溫度在15℃以下;制取花生油時,應在確保不影響營養成分和風味的前提下,采用安全有效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去除工藝(如堿煉、吸附、臭氧、紫外照射等),盡量減少成品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的含量;鼓勵采用快檢設備對黃曲霉毒素進行動態監控。
    貯存:食品貯存中,要注意溫濕度控制和包裝材料的密封性,避免霉變。
    消費:消費者應注意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注意在保質期以內妥善保存食品并消費;在濕熱地區,更要注意把食物尤其是花生、瓜子、香辛料等,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盡快食用,不要食用過期及霉變食品,及時丟棄霉變或破損的食品;對土榨花生油等,要科學識別可能存在黃曲霉毒素未充分脫除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