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發布全國首個河湖長制地方標準
- 發表時間:2018/09/30
- 來源:
當河湖長在全國全面鋪開之時,河湖長制的重要發源地紹興,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9月27日,紹興召開新聞發布研討會,發布《河長制工作規范地方》和《湖長制工作規范地方》,對河長和湖長的管理要求、工作職責和內容、工作任務、巡查要求等事項,進行了全面細致的界定和明確。今后,這兩個將成為紹興各級河湖長履行職責的行為規范和操作。
會上,紹興還舉行了治水吉祥物“小禹兒”的形象發布,河海大學全國河湖長制紹興研究實訓基地也現場揭牌。
紹興是聞名于世的江南水城。從去年開始,紹興積極探索河湖長制的化建設和管理,從制度上規范和完善河湖的治理和保護。目前紹興市已完成地方的制定,并被列入省級化試點,從9月起正式實施。這也是全國第一個河湖長制地方。
河湖長地方的出臺,也意味著紹興治水從“河長制”跨入到“河長治”的長效治理新階段。
河湖長制的先行者
紹興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域內河網密布、縱橫交叉。全市共有河流6759條,總長度10887公里;總水域面積642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7.76%。特別是中心城區水域面積占14.7%,全省第一。豐富的水域資源也形成了紹興的產業偏水度高,高污染、高排放產業占據相當分量,由此帶來的水環境治理任務十分繁重。
紹興歷史是一部治水史,治水一直被視為紹興的分內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紹興治水工作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城市水利,在1998年-2006年,實施了以改善河道景觀為核心的“城市水利”建設,紹興古城環城河、大環河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城市水環境明顯改善。二是清水工程,在2007年-2013年,實施了以改善河網水質為核心的“清水工程”建設,圍繞“截污、清淤、引水、整治”四大措施,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河湖水質惡化趨勢有效扭轉。三是五水共治,自2014年以來,紹興市委市政府借全省大抓“五水共治”的東風契機,以“河湖長制”為抓手,緊扣“截、清、治、修”四大環節,全面深入推進治水。
作為全省乃至全國“河長制”的發源地之一,紹興早在“五水共治”戰役正式打響的兩年前,就出現了包干性質的河道管理制度雛形。
2012年10月,市政府出臺《關于在紹興市區主要河道實施“河長制”管理工作的意見》,對市區二環以內的49條主要河道采取“河長制”管理模式,以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落實管理責任。這是全省最早出現的河長制管理模式。
2017年,紹興又在全國率先推行“湖長制”管理,發布全國首張湖長地圖,圍繞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生態修復、水環境執法監管六大重點任務,精準落實“一河(湖)一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至此,紹興已經建立健全市、縣、鎮、村四級河湖長體系,全市共設立各級河長5557名、小微水體河長1920名,設立各級湖長3799名,在每一處都設置了河湖長公示牌,實現了河湖長在紹興水域的全覆蓋。
河湖長的出臺,給紹興河湖長們提供了化操作規程,為長效治理打下了基礎。
記者注意到,會上發布的兩個,對河湖長的職責和工作內容設置得非常具體,各有9大項,9大項下面又有很多小項。這兩套,全面體現了紹興在河湖長制工作中的理念和特色。比如,兩套都設置了省、市、縣、鄉、村五級體系,都鼓勵公眾參與,鼓勵設置民間河湖長,不管是河長還是湖長都要設置相應一級的河道警長,都對“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源一策”及“污水零直排區”建設作出明確要求。
兩套對河湖長的工作任務規定的都很系統,主要包括統籌協調、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七大類。對河湖長巡河的要求規定得尤其細致。比如,對村級河湖長的巡河內容,設定了10項,包括保潔是否到位、有無明顯污泥或垃圾淤積、水體有無異味、湖長公示牌等涉水告示牌設置是否規范等等。“這樣具體的設定,讓河長們對各自的職責了然于胸,再也不可能推諉扯皮了。”市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河湖長都在最后強化了督考和問責,將河長履職考核工作納入各地河長制考核體系,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時,實行水域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造成水域面積萎縮、水體惡化、生態功能退化等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這也是紹興推進河湖長制過程中的一項特色工作。
群眾路線的實踐者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河湖長管理體系建立,將所有水體納入到河道監管,也將責任層層壓實。
紹興堅持主要領導、常委同志帶頭,從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開始,由書記、市長分別擔任曹娥江、浦陽江兩大母親河的河長,其他市級領導按照河道治理難易程度和職務大小分別認領一個片區或一個流域的河長。目前,全市水質最差的27個片區74條河道已被認領,共設立142個水質斷面,明確了每個斷面的水質提升目標和治理措施。各區、縣(市)也分別按照市級河長配置原則開展縣、鎮兩級河長的配置。
與此同時,紹興重抓督查考核。建立市、縣、部門、區塊聯動的督查格局,實行專項督查與綜合督查、市級督查與部門督查、人大政協監督與媒體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督查機制;市四套班子領導定期開展明查暗訪,人大、政協專門開展民主監督活動,市治水辦分區包干、高密度督查,每周通報督查結果;市級新聞媒體開設“今日焦點”曝光欄,加大曝光力度。同時,制定“五水共治(河湖長制)”考核辦法、責任追究辦法、水質考核制度,設立2億元專項考核基金,實現獎優罰劣、以考促治。
督考激發了各級河長主動干事的積極性,河長們“用腳步丈量河道”,進一步帶動了廣大群眾管河護水的熱情。“全民總動員、干群齊參與”的治水熱潮正涌動在水鄉每個角落。
如今,除了市、縣、鎮、村四級河長各司其職外,紹興各地涌現出大批“民間河長”,如“黨員河長”“企業河長”“鄉賢河長”“村嫂河長”“洋河長”……他們活躍在各自的行業和領域,為全市“五水共治”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新昌,小將鎮商會34家企業共捐贈護河資金77.5萬元,認養河道80多公里,這種“企業認養河道”的創新舉措已在全市得到推廣。在嵊州市,2000多支村嫂護水隊、萬名村嫂每天開展義務巡河,勸導不文明行為。
全民參與,共建共享,使得紹興治水成績節節攀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五年來,紹興在全省率先剿滅劣Ⅴ類水,全市70個市控以上斷面Ⅰ-Ⅲ類水斷面比例從2013年的38.6%提升到2017年的97.1%,功能區達標率從2013年的42.9%提升到2017年的97.1%;128個縣控以上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Ⅳ類水,Ⅰ-Ⅲ類水斷面比例從2016年的76.6%提升到2017年的96.9%,功能區達標率從2016年的82.8%提升到2017的98.4%;曹娥江、浦陽江兩大流域干流水質全線達到Ⅲ類水以上。
根據省治水辦委托的滿意度調查,2015年、2016年、2017年紹興市“五水共治”群眾滿意度為74.28%、80.4%、82.45%,分別居全省第2位、第3位、第2位。
目前,紹興已連續三年奪得“大禹鼎”。按照省里的規定,連續四年奪得大禹鼎就可以獲得大禹銀鼎。今年,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治水再發力、增色大禹鼎”新目標,紹興正向奪取大禹鼎銀鼎沖刺,力爭在治水上取得更大的戰果。
制度創新的探索者
在河長制的深化過程中,紹興不斷探索實踐,創設了不少頗具特色的做法或模式。
在河長制在全國全面鋪開后,紹興就制訂出臺了《紹興市河長工作規則》,明確河長日常巡查、例會和報告、流域協調、“一河一策”治理、投訴舉報受理等五大工作機制,細化河長會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問責與激勵制度、驗收制度等六項工作制度。
與此同時,紹興還根據實際情況對市級河長的“包干”對象進行調整。
從去年開始,紹興按照“以身作則、綜合治理和保持相對穩定”原則,根據河道水質現狀,按照治理難易程度排定市級河道,市主要領導和常委領導領銜擔任治理管護難度最大河道的市級河長;市人大、市政府領導依次擔任其他河道的市級河長;市政協領導擔任全市“兩路兩側”可視范圍及主要景區周邊河道的市級河長。
市級河長的管理模式也作出調整,不再單純按河道劃分而是按流域劃分,將原來一位市領導任一條河道市級河長調整為一位市領導任一個片區或一個流域的市級河長,對市級河長管理河道按流域和片區進行了重新劃分,由原先的35條市級河道調整為25個流域(片區)65條,創新設立鑒湖上游和古城及下游河道“總河長”。
市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區域化、流域化配置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是,由市領導擔任治理任務最重片區的河長,更加能體現領導帶頭作用,進一步促進全市治水力度提升。
智慧化管理,是紹興河湖長制演化過程中一大方向。
從2016年8月1日起,紹興市正式啟用“河長制”信息管理系統,全市5000多名各級河長實現了電子化巡河。該系統包含手機端的“河長APP”和PC端的“紹興河長通”,前者可以實現巡河過程的自動記錄和發現問題的及時上傳交辦,后者可以對河長巡河進行實時管理與統計。現在河長們只要點點手指,就能上傳圖片或語音,完成一條巡河記錄。
紹興還在全省率先探索推進“河湖長制”與鄉鎮(街道)“四個平臺”建設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彌補河長巡河的漏洞,確保河道治理無死角。
化管理,是紹興河湖長制的另一個趨勢。
眼下,紹興正在建設河湖化管理試點縣2個,構建高效便捷的“河湖長制”信息管理體系,完成全市“一河湖一檔”建檔工作,建立“河湖長制”管理大數據中心,實現河湖長履職在線考核。逐步構建務實管用的技術體系,配合省里或自行研究制定河流名稱代碼編制、河湖水域劃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河湖健康評估、污水處理污水排放、水產養殖尾水排放等系列專業技術。
紹興還制定出臺了《水利工程化創建五年實施方案》,加快推進河湖及水利工程化管理,完成全省首本水閘《管理手冊》,諸暨市石壁水庫成為全省第一家通過省級水利工程化管理驗收的單位。
此次,紹興河湖長地方的發布,正是紹興加強河湖長制化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紹興還將以此發布為新的起點,不斷探索嘗試新的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推動河湖長制度在紹興長效治水中發揮更大的功效。(裴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