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用合成色素產業發展受標準苛刻、準入門檻低影響
- 發表時間:2004/12/04
- 來源:
食用合成色素具有增加食品色彩度、提高食品感官質量的作用,在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這種過于苛刻的標準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二是對食用合成色素使用量的限制。我國食品衛生標準對食用合成色素在不同食品中的添加量,都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制;而美國FDA對食用合成色素的用量則沒有嚴格的限制,食品企業可以按需添加。 很顯然,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標準,就顯得更加嚴格和狹窄,這種狹窄的標準,不利于我國食用合成色素產業的快速發展。業內人士對此提出質疑:“既然歐美發達國家對食用合成色素的管理都這么寬松,難道我國就不能采用更加寬松的標準嗎?”食用合成色素苛刻標準的存在,與我國現行的標準審批制度有關,只有對審批制度進行改革,才能夠有效解決食用合成色素應用領域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美國對食用合成色素的添加量沒有限制,而是由企業按照需要使用。那么,是否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食品企業過量使用合成色素,大量的合成色素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方面: 一是食品的色澤得有一個度,如果合成色素的添加量太少,則呈現不出鮮艷的色澤、引不起消費者的購買欲;但如果合成色素的添加量過大,食品的色澤會太深、外觀太刺眼,影響食品的感官質量,讓人感到害怕,消費者不敢買這種食品。 二是過量添加合成色素,會增加食品企業的生產成本、削弱產品在價格方面的競爭優勢,企業也不愿意這樣做。 三是過量添加合成色素,會影響食品的口味。因為,合成色素一般都有濃厚的本味,例如,一些合成色素具有咸味,如果添加量太大,會將咸味帶入食品之中,而這是食品生產企業和消費者都不能接受的。 過低的門檻導致了惡性競爭 小型企業生產的合成色素,由于在質量方面沒有競爭優勢,便采取降價的措施來吸引用戶。由于眾多的中小型用戶(即中小型食品企業)對食用合成色素缺乏檢測條件,無法判斷食用合成色素質量的好壞,加上它們又一味追求價格低廉的原料,所以,中小型用戶往往會購買“雙低”食用合成色素。中小型食品企業的傾情購買,為低質量、低成本的食用合成色素生產企業提供了生存空間,但同時也對正規大型食用合成色素生產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了負面影響。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出臺相應的措施,提高食用合成色素生產的準入門檻,嚴格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在我國的藥品生產領域,國家強制推行GMP標準,達不到GMP標準的企業,都得關門停業,這是對行業的發展、對人民的健康負責任的做法。在食用合成色素生產領域,國家也可以實施一個高標準的、類似GMP的規范,不允許不具備資質的企業生產食用合成色素,將不達標的企業淘汰出局。如果這樣的話,則可以有效提高我國食用合成色素的質量,推動這一行業的健康發展,對整個食品安全工程來說,也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